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1-27页 |
第一节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11-18页 |
一、1953 年选举制度的确立 | 第11-12页 |
二、1979 年选举制度改革 | 第12-13页 |
三、1982 年选举制度改革 | 第13-14页 |
四、1986 年选举制度改革 | 第14-15页 |
五、1995 年选举制度改革 | 第15页 |
六、2004 年选举制度改革 | 第15-16页 |
七、2010 年选举制度改革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 第18-26页 |
一、间接选举范围过大 | 第18-20页 |
二、选举缺乏竞争性 | 第20-22页 |
三、现行提名和确定代表候选人的方式有待改进 | 第22-23页 |
四、选民登记办法存在缺陷 | 第23-24页 |
五、兼职代表无法保证履职质量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西方国家议会选举制度及其启示 | 第27-36页 |
第一节 西方国家议会选举制度概述 | 第27-32页 |
一、英国的议会选举 | 第27-29页 |
二、德国的议会选举 | 第29-30页 |
三、法国的议会选举 | 第30-32页 |
第二节 西方国家议会选举制度的启示 | 第32-35页 |
一、推进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层级 | 第32-33页 |
二、引入竞选机制,加强竞选监督 | 第33页 |
三、登记选民与选民登记并用 | 第33-34页 |
四、实行人大代表专职化 | 第34页 |
五、对政党和人民团体的提名比例稍加限制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不足的几点建议 | 第36-50页 |
第一节 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 | 第36-39页 |
一、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有利条件 | 第36-37页 |
二、扩大直接选举范围的具体设想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的竞选制度 | 第39-42页 |
一、修改选举法,扩大选举的竞争性 | 第40页 |
二、允许筹集选举经费 | 第40-41页 |
三、鼓励自我竞选活动 | 第41页 |
四、规范竞选辩论规则 | 第41页 |
五、监督候选人智囊机构的活动 | 第41页 |
六、防止不公正的竞选 | 第41-42页 |
第三节 改进代表候选人的产生办法 | 第42-44页 |
一、改进代表候选人提名方式 | 第42-43页 |
二、取消“协商”、“讨论”,恢复预选或引入即刻复选制 | 第43页 |
三、加强对候选人提名的监督 | 第43-44页 |
第四节 完善直接选举中的选民登记制度 | 第44-47页 |
一、改革现行选民登记方式 | 第44-46页 |
二、规范流动人口的选民登记 | 第46-47页 |
第五节 逐步推进代表专职化 | 第47-49页 |
一、对专职人大代表的待遇制度应当做出特殊设计 | 第47页 |
二、对专职人大代表的职责内容及履职方式做出规范 | 第47-48页 |
三、逐步完善选举制度,推行代表专职化 | 第48页 |
四、尽快推广专职代表正确履职的成功经验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