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前言 | 第8-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 ·关于课程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 ·关于课程体系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 ·关于课程设置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 ·国内有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 | 第11-15页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 | 第12-14页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 | 第14页 |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条件设施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 ·国外相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 | 第15-19页 |
| ·日本相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美国相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 | 第16-17页 |
| ·英国相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面的研究 | 第17-19页 |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19-21页 |
| ·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文献资料法 | 第19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9-20页 |
| ·专家访谈法 | 第20页 |
| ·数理统计法 | 第20-21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1-49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比较分析 | 第21-25页 |
| ·国家专业标准中社体专业培养目标的论述 | 第21-22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培养目标对比分析 | 第22-25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培养目标共同性分析 | 第22-23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培养目标差异性分析 | 第23-25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规格比较分析 | 第25-30页 |
| ·国家专业标准中社体专业人才规格的论述 | 第25-26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人才规格对比分析 | 第26-30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人才规格共同性分析 | 第28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人才规格差异性分析 | 第28-30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本专业修业年限、学分与国家教育部标准对比分析 | 第30-31页 |
| ·国家教育部关于学制、学分与学位的标准 | 第30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关于本专业学制、学分、学位的比较分析 | 第30-31页 |
| ·上海市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分析 | 第31-49页 |
| ·上海市三所高校本专业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环节)学分、学时比例表 | 第31-33页 |
| ·通识教育课比较分析 | 第33-34页 |
| ·学科基础课比较分析 | 第34-36页 |
| ·三所高校本专业学科基础课程学分、学时比较 | 第34页 |
| ·三所高校学科基础课内容对比分析 | 第34-36页 |
| ·三所高校学科基础课理论课与技术课对比分析 | 第36页 |
| ·专业课程比较分析 | 第36-38页 |
| ·专业必修课比较分析 | 第38-42页 |
| ·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 ·三所高校专业必修课程理论课与技术课门数、学分、学时比较分析 | 第39-41页 |
| ·专家关于三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必修课中理论课与技术课比重的认知 | 第41-42页 |
| ·专业选修课比较分析 | 第42-45页 |
| ·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 第42-43页 |
| ·三所高校专业选修课理论课与技术课对比分析 | 第43-44页 |
| ·三所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选修课程模块设置分析 | 第44-45页 |
| ·实践性环节比较分析 | 第45-49页 |
| ·三所高校社会实践性比较分析 | 第45-46页 |
| ·三所高校专业实践环节比较分析 | 第46-47页 |
| ·三所高校科研训练环节比较分析 | 第47-49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建议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录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