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吉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选题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1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1-13页
   ·本文结构安排第13页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的理论阐述第14-24页
   ·非正规金融的定义第14-15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理论第15-18页
     ·农村金融理论第15-17页
     ·金融抑制理论第17页
     ·金融深化理论第17页
     ·金融约束理论第17-18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和发展第18-20页
     ·经济结构促进非正规金融的产生发展第18页
     ·小农经济需要非正规金融支持第18-19页
     ·制度因素导致农村金融抑制第19-20页
     ·政策助力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第20页
   ·农民收入的界定及衡量指标第20-21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的途径第21-24页
     ·从农村中小微企业的角度看第21-22页
     ·从农民的角度看第22-24页
第3章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分析第24-28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优势第24-25页
     ·非正规金融贷款人角度分析第24-25页
     ·非正规金融借款人角度分析第25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缺陷第25-28页
     ·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的规模较小第25-26页
     ·非正规金融活动有一定的传染性第26页
     ·缺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第26-28页
第4章 吉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现状第28-35页
   ·吉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主要形式第28-29页
     ·民间借贷第28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的资金互助第28-29页
     ·集体合作组织资金互助第29页
   ·吉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第29-33页
     ·吉林省农村正规信贷规模第29-30页
     ·吉林省农村民间借贷规模第30-32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规模第32-33页
     ·集体合作组织资金互助规模第33页
   ·吉林省农村居民收入分析第33-35页
第5章 吉林省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第35-42页
   ·变量设定及基本特征第35-37页
     ·变量的设定第35-36页
     ·样本数据农户的基本特征第36-37页
   ·模型的构建及分析第37-42页
     ·模型的构建第37-39页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第39-40页
     ·结论分析第40-42页
第6章 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对策建议第42-46页
   ·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合作第42-43页
     ·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联接第42-43页
     ·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的有效融合第43页
   ·改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运行环境第43-44页
     ·加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法制建设第43-44页
     ·改善农村非正规金融的竞争环境第44页
     ·建立农村非正规金融的信用制度第44页
   ·构建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制度体系第44-45页
   ·加强农村互助信用合作组织的建设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吉林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