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职务犯罪案件中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8页
一、监视居住制度概述第8-15页
 (一) 监视居住制度变迁第8-9页
  1、产生阶段第8页
  2、发展阶段第8-9页
 (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立法现状第9-12页
  1、适用条件第10页
  2、适用对象第10页
  3、义务内容第10-11页
  4、监督程序第11页
  5、执行方式及法律后果第11-12页
 (三)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性质第12-15页
  1、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是控制职务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现实需要第12页
  2、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属于一种监视居住的特殊执行方式第12-13页
  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第13-15页
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实证考察:特点和效果——以W省为样本分析第15-18页
 (一) 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案件的主要特点第15-16页
  1、适用案件类型相对集中第15页
  2、适用区范围较为普遍第15页
  3、不同的区域适用不平衡第15页
  4、部分案件适用时间较短第15-16页
 (二) 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实践效果第16-18页
  1、时空转换,有效突破嫌疑人心理防线第16页
  2、温水效应,促进案件滚动深挖第16页
  3、内外互动,提升办案质量效率第16-17页
  4、信息阻隔,防止翻供排除干扰第17-18页
三、检察机关使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存在的主要问题——兼论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第18-23页
 (一) 立法规定、指导思想与实践相脱节第18-20页
  1、羁押替代性的立法定位与立法规定本身不甚相符第18-19页
  2、减少羁押的司法属性与谨慎适用人司法导向貌合神离第19页
  3、准羁押性、减少羁押的立法定位在实践中严重走样第19-20页
 (二) 检察机关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遇到的主要问题第20-23页
  1、降低适用标准或变相适用第20页
  2、程序不完善且执行待规范第20-21页
  3、适用时间长成本高风险大第21页
  4、看审分离原则未落实到位第21页
  5、执行场所缺乏标准和规范第21-23页
四、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路径——立法与实践考量第23-37页
 (一) 进一步规范适用条件第23-29页
  1、“特别重大贿赂犯罪”界定第23-26页
  2、“无固定住处”的界定第26-28页
  3、“符合逮捕条件”的界定第28-29页
 (二) 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第29-31页
  1、谋划决策风险管控第30页
  2、严格依法客观决策第30页
  3、及时进行预警控制第30-31页
  4、防范法律适用风险第31页
 (三) 进一步完善执行体系第31-34页
  1、建立执行主体双行体制第31-32页
  2、建立科学化执行体系和方式第32-33页
  3、建立标准化执行场所第33-34页
 (四) 进一步完善监督程序第34-37页
  1、强化外部监督程序第34-35页
  2、强化内部监督程序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事案件审执关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