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 | 第14-46页 |
·重金属污染 | 第14-24页 |
·重金属及重金属污染 | 第14-15页 |
·重金属毒理 | 第15-17页 |
·重金属污染现状概述 | 第17-23页 |
·重金属工业废水来源 | 第23-24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物理化学方法 | 第24-28页 |
·物理法 | 第24-26页 |
·化学法 | 第26-28页 |
·重金属废水处理的生物方法 | 第28-33页 |
·磁力筛分法 | 第28页 |
·生物絮凝法 | 第28-29页 |
·微生物吸附法 | 第29-33页 |
·论文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论文选题意义 | 第33-35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6页 |
第二章 重金属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46-7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7-50页 |
·菌株分离源 | 第47页 |
·仪器设备 | 第47页 |
·试剂与培养基 | 第47-48页 |
·抗性菌株的筛选 | 第48页 |
·抗性菌株的生长特征 | 第48页 |
·抗性细菌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测定 | 第48-49页 |
·抗性细菌 16S r DNA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72页 |
·抗性菌株的筛选及其生长特征 | 第50-51页 |
·细菌BL9对Ni~(2+)、Zn~(2+)、Cu~(2+)的吸附性能 | 第51-61页 |
·细菌BX对Cu~(2+)和Cd~(2+)的吸附性能 | 第61-66页 |
·细菌B8对Ni~(2+)的吸附性能 | 第66-70页 |
·抗性细菌的菌种鉴定 | 第70-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第三章 重金属抗性细菌B8的诱变 | 第78-9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8-81页 |
·菌种 | 第78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78页 |
·仪器设备 | 第78-79页 |
·细菌B8的诱变 | 第79页 |
·突变体的筛选 | 第79-80页 |
·突变体的性能测试 | 第80-81页 |
·突变体的菌种鉴定 | 第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90页 |
·最佳诱变条件的确定 | 第81-85页 |
·突变体的筛选 | 第85-87页 |
·突变体Ni12的性能测试 | 第87-90页 |
·突变体Ni12的的菌种鉴定 | 第90页 |
·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第四章 抗性细菌BL9对重金属离子的抗性及吸附机理 | 第94-1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4-99页 |
·实验菌株 | 第94页 |
·试剂与培养基 | 第94页 |
·仪器设备 | 第94-95页 |
·重金属抗性细菌的表征与分析 | 第95-96页 |
·细菌BL9在重金属胁迫时的蛋白质组研究 | 第96-97页 |
·抗性基因ZupT与CzcD的克隆及差异表达分析 | 第97-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13页 |
·不同细胞组分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 | 第99-100页 |
·细菌BL9吸附重金属后细胞表面元素组成 | 第100-101页 |
·细菌BL9吸附重金属后细胞壁官能团变化 | 第101-104页 |
·细菌BL9吸附重金属后的晶相分析 | 第104-105页 |
·细菌BL9吸附重金属后的形貌分析 | 第105页 |
·细菌BL9在重金属胁迫时的蛋白质组研究 | 第105-109页 |
·抗性基因ZupT与CzcD的体外扩增及差异表达分析 | 第109-113页 |
·小结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6页 |
第五章 重金属抗性菌株的固定化及其生物膜对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 | 第116-1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7-120页 |
·固定化菌株与载体 | 第11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17页 |
·仪器设备 | 第117页 |
·微生物膜的形成及表征 | 第117-120页 |
·微生物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及解吸 | 第12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0-142页 |
·微生物膜的形成及表征 | 第120-132页 |
·微生物成膜的周期 | 第132-134页 |
·微生物膜对金属离子的动态吸附及解吸 | 第134-142页 |
·小结 | 第142-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46页 |
第六章 ZjMT基因与重金属抗性 | 第146-1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6-150页 |
·菌株与载体 | 第146-14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47页 |
·仪器设备 | 第147页 |
·实验方法 | 第147-1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50-160页 |
·Zj MT cDNA及其蛋白 | 第150-152页 |
·Zj MT在Cd~(2+)胁迫下的表达 | 第152-153页 |
·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及ZjMT cDNA的表达 | 第153-155页 |
·重组菌对金属离子的抗性 | 第155-157页 |
·重组菌对金属离子的富集性能 | 第157-160页 |
·小结 | 第160-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4-168页 |
·结论 | 第164-165页 |
·创新点 | 第165-166页 |
·展望 | 第166-168页 |
附录 | 第168-174页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74-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