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细胞因子 | 第8-9页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第9-10页 |
·长效重组多肽/蛋白药物 | 第10-11页 |
·构建突变体 | 第10页 |
·聚乙二醇化学修饰 | 第10-11页 |
·融合蛋白技术 | 第11页 |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简介 | 第11-12页 |
·发酵条件与参数对毕赤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12-13页 |
·培养基组成对毕赤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12页 |
·诱导温度对毕赤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12页 |
·pH对毕赤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12-13页 |
·溶解氧浓度对毕赤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13页 |
·甲醇浓度对毕赤酵母发酵的影响 | 第13页 |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5-17页 |
·菌株和细胞 | 第15页 |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摇瓶条件优化所需培养基 | 第16页 |
·7L发酵罐培养基 | 第16-17页 |
·分析方法 | 第17-18页 |
·细胞密度的测定 | 第17页 |
·甲醇浓度的测定 | 第17页 |
·乙醇浓度的测定 | 第17页 |
·山梨醇浓度的测定 | 第17页 |
·摄氧速率、CO_2释放速率的计算 | 第17页 |
·HSA-GCSF~m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17-18页 |
·HSA-GCSF~m纯度鉴定 | 第18页 |
·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 | 第18页 |
·HSA-GCSF~m生物学活性测定 | 第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8-22页 |
·菌株的活化与种子培养 | 第18-19页 |
·毕赤酵母表达HSA-GCSF~m摇瓶发酵 | 第19页 |
·7L发酵罐操作方法 | 第19-20页 |
·HSA-GCSF~m的分离纯化 | 第20-2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2-41页 |
·毕赤酵母GS115/HSA-GCSF~m摇瓶发酵条件优化 | 第22-31页 |
·重组毕赤酵母在优化前生长培养基的生长曲线 | 第22页 |
·生长培养基单因素试验 | 第22-23页 |
·生长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试验 | 第23-25页 |
·接种量对GS115/HSA-GCSF~m生长的影响 | 第25-26页 |
·重组菌在优化前培养基产HSA-GCSF~m的表达曲线 | 第26页 |
·摇瓶诱导培养基的单因素试验 | 第26-29页 |
·正交优化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7L发酵罐发酵工艺的摸索 | 第31-35页 |
·甲醇浓度对HSA-GCSF~m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1-32页 |
·添加胰蛋白胨及山梨醇对HSA-GCSF~m表达的影响 | 第32-34页 |
·添加胰蛋白胨与山梨醇对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HSA-GCSF~m的纯化条件摸索 | 第35-39页 |
·Blue Sepharose Fast Flow层析 | 第35-36页 |
·Phenyl Sepharose Fast Flow疏水层析 | 第36-37页 |
·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 | 第37-38页 |
·HSA-GCSF~m纯化工艺总结及验证 | 第38-39页 |
·HSA-GCSF~m生物学活性检测 | 第39-41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展望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