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概述 | 第10-13页 |
·背景分析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文献述评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典当行的金融风险及其管理现状 | 第16-27页 |
·典当业的基本概述 | 第16-19页 |
·典当的内涵与属性 | 第16-17页 |
·典当业的特点与作用 | 第17-19页 |
·典当行的金融风险的类别与特征 | 第19-25页 |
·典当行的金融风险的类别 | 第19-23页 |
·典当行的金融风险特征 | 第23-25页 |
·典当行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25-27页 |
·资金补充渠道狭窄 | 第25页 |
·典当业务过于集中 | 第25页 |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 第25-26页 |
·风险管理能力较差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金融机构金融风险的常用管理方法 | 第27-31页 |
·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的度量 | 第27-29页 |
·灵敏度分析 | 第27-28页 |
·波动性方法 | 第28页 |
·压力测试 | 第28页 |
·极值分析 | 第28页 |
·VaR 分析 | 第28-29页 |
·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 第29-31页 |
·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理论 | 第29-30页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第30页 |
·期权定价理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 VAR 的典当行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 第31-40页 |
·运用 VAR 原理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的意义 | 第31-32页 |
·衡量与报告金融风险 | 第31页 |
·披露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 | 第31-32页 |
·提供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 第32页 |
·VAR 模型在典当行金融风险管理的应用 | 第32-33页 |
·计量经济资本以优化资本配置 | 第32页 |
·实施风险限额管理以实现风险可控性 | 第32-33页 |
·构建基于 VAR 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 第33-37页 |
·构建风险管控内部框架 | 第33-34页 |
·构建科学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 第34-37页 |
·典当行金融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第37-40页 |
·拓展资金补充渠道 | 第37页 |
·加强典当业务创新 | 第37-38页 |
·提高公司治理和内部监管力度 | 第38页 |
·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38-39页 |
·加强人力资本管理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关于建立典当行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议 | 第40-46页 |
·构建科学的业务风险管理线 | 第40-41页 |
·民品典当的风险及控制 | 第40页 |
·房地产典当的风险及控制 | 第40-41页 |
·股票典当的风险及控制 | 第41页 |
·设置前后台功能分离的内部职能体系 | 第41-42页 |
·基本建立扁平化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 | 第42-43页 |
·制定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 | 第43-44页 |
·制定科学的业务审批程序 | 第44-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