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巴戟(NONI)核心种质构建方法的研究及初步构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s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认识海巴戟 | 第10-11页 |
·海巴戟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核心种质的概念 | 第12页 |
·核心种质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本实验的意义 | 第15-16页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现实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项目的独创性和新颖性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24页 |
·材料 | 第18-20页 |
·海巴戟种质资源材料 | 第18-20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4页 |
·农艺性状和植物学性状 | 第20-21页 |
·产量和出汁率的测定 | 第21-22页 |
·分子标记 | 第22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3页 |
·海巴戟株系的性状变异分析 | 第24页 |
·六大系统聚类聚类分析 | 第24-37页 |
·AVERAGE聚类分析 | 第24-27页 |
·CENTROID系统聚类分析 | 第27-29页 |
·COMPLETE系统聚类分析 | 第29-31页 |
·MEDIAN系统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SINGLE系统聚类 | 第33-34页 |
·WARD系统聚类分析 | 第34-37页 |
·最佳聚类方法和取样策略的筛选 | 第37-38页 |
·最佳取样比例的筛选 | 第38-41页 |
·均值差异百分率 | 第38-39页 |
·极差符合率 | 第39页 |
·方差符合率 | 第39-40页 |
·变异系数符合率 | 第40-41页 |
·结合分子标记和生产需求进一步构建核心种质 | 第41-43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3-47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研究的价值和创新性 | 第43页 |
·核心种质构建的数据完整性 | 第43-44页 |
·不同聚类结果之间的探讨 | 第44页 |
·核心种质的动态性 | 第44页 |
·结论 | 第44-47页 |
·最佳聚类方法 | 第45页 |
·最佳取样策略 | 第45页 |
·最佳取样比例 | 第45页 |
·结合SRAP标记和生产需要进一步构建核心种质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