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31页 |
·质量管理体系综述 | 第19-25页 |
·质量管理 | 第19-21页 |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第21-23页 |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ISO/TS16949 | 第23-25页 |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 第25-29页 |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内涵 | 第25-26页 |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特点 | 第26-27页 |
·影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因素 | 第27-29页 |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29-31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9-30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0-31页 |
第3章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及其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第31-39页 |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 第31-35页 |
·汽车零部件行业特点 | 第31-33页 |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 第35-39页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 | 第35-37页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失效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第4章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模型 | 第39-56页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6页 |
·有效性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 第39-40页 |
·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 第40-42页 |
·有效性评价指标具体内容 | 第42-46页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方法 | 第46-56页 |
·计算指标权重的 AHP 方法 | 第46-52页 |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 第52-54页 |
·模糊矩阵运算与综合评价 | 第54-56页 |
第5章 基于评价模型的实例分析 | 第56-64页 |
·案例分析 | 第56-59页 |
·案例概况 | 第56-57页 |
·原始数据采集及预处理 | 第57-59页 |
·评价过程 | 第59-61页 |
·计算子目标的模糊评价矩阵 | 第59-60页 |
·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提高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建议 | 第61-6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