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从立法上看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第9-12页 |
2. 关于本罪构成要件的分析 | 第12-18页 |
·犯罪客体 | 第12页 |
·犯罪客观方面 | 第12-14页 |
·行为人拒不履行的对象是生效的裁判文书 | 第12-13页 |
·行为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 第13-14页 |
·犯罪主体 | 第14-16页 |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15页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类 | 第15页 |
·单位中的自然人犯罪 | 第15-16页 |
·主观方面 | 第16-17页 |
·被执行人拒绝执行的行为的情节认定 | 第17-18页 |
3. 关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认定 | 第18-20页 |
·不构成本罪的几种情形 | 第18页 |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 | 第18-20页 |
4. 对完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建议 | 第20-29页 |
·增加单位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主体 | 第20-22页 |
·将单位列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主体范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增加单位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判罪犯罪主体,符合犯罪本质的要求 | 第21页 |
·增加单位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 | 第21-22页 |
·合理调配刑罚设置,明确处罚梯次 | 第22-23页 |
·完善诉讼程序,公诉自诉并行不悖 | 第23-24页 |
·健立公民个人诚信系统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主要手段 | 第24-25页 |
·完善监督,建立分工回避机制 | 第25-26页 |
·完善“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 | 第26-27页 |
·扩大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适用范围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