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 ·旅游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理论意义 | 第13页 |
| ·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第14-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数据来源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 第2章 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综述 | 第18-24页 |
|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 | 第18页 |
| ·国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综述 | 第18-20页 |
| ·国内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综述 | 第20-21页 |
| ·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 第21-22页 |
| ·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成就 | 第21页 |
| ·国内外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不足 | 第21-22页 |
| ·完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建议 | 第22-24页 |
| ·加强理论研究 | 第22-23页 |
| ·深化研究旅游环境容量的量化方法 | 第23页 |
| ·加大旅游环境容量的应用性研究 | 第23-24页 |
| 第3章 永济市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 第24-28页 |
| ·永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 | 第24-25页 |
| ·永济市旅游资源的劣势 | 第25-26页 |
| ·永济市旅游发展的机遇分析 | 第26-27页 |
| ·永济市旅游发展的挑战分析 | 第27-28页 |
| 第4章 永济市主要旅游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28-41页 |
| ·旅游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8-29页 |
| ·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8-29页 |
| ·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 | 第29页 |
| ·旅游环境容量指标体系的量化方法 | 第29-33页 |
| ·旅游空间环境容量 | 第29-31页 |
| ·旅游生态环境容量 | 第31-32页 |
| ·旅游设施环境容量 | 第32页 |
| ·旅游心理环境容量 | 第32-33页 |
| ·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计算 | 第33页 |
| ·永济市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33-41页 |
| ·老峰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33-37页 |
| ·普救寺、鹳雀楼、蒲津渡遗址、万固寺旅游环境容量的测算 | 第37-41页 |
| 第5章 永济市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分析 | 第41-47页 |
| ·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结果分析 | 第41页 |
| ·主要景区游客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1-46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42页 |
| ·游客满意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旅游环境容量测算结果与调查问卷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 第6章 永济市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与对策 | 第47-51页 |
| ·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素 | 第47-48页 |
| ·主要景区游客的需求分析 | 第48-49页 |
| ·调控主要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措施 | 第49-51页 |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建议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