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一、被害人自陷危险概说 | 第9-20页 |
| (一) 被害人角色犯罪学中再发现 | 第10-12页 |
| (二) 被害人角色刑法学中再发现 | 第12-17页 |
| (三) 被害人自陷危险的范围 | 第17-20页 |
| 二、被害人自陷危险的刑法意义 | 第20-34页 |
| (一) 排除罪责 | 第20-21页 |
| (二) 排除违法性 | 第21-24页 |
| (三) 排除构成要件 | 第24-27页 |
| (四) 客观归责理论的提倡 | 第27-34页 |
| 三、自己危险化的参与 | 第34-42页 |
| (一) 条件性关联 | 第34-37页 |
| (二) 相当性关联 | 第37-42页 |
| 四、基于合意的他者危险化 | 第42-50页 |
| (一) 条件关联和相当性关联 | 第42-43页 |
| (二) 风险性关联 | 第43-48页 |
| (三) 保护目的性关联 | 第48-50页 |
| 结语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