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道德教育论文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一) 研究目的第13页
  (二) 研究方法第13-14页
 三、基本观点与创新之处第14页
  (一) 基本观点第14页
  (二) 创新之处第14页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16页
 五、白族概况第16-17页
 六、白族传统乡规民约概说第17-19页
  (一)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概念第17页
  (二)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概述第17页
  (三)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历史概况第17-19页
第二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形成的原因探析第19-34页
 一、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第19-25页
  (一)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孕育萌芽第19-20页
  (二) 唐宋时期——缓慢发展第20-21页
  (三) 元明时期——逐步形成第21-24页
  (四) 清朝时期——日趋成熟第24-25页
 二、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形成的原因探析第25-34页
  (一) 独特的地理环境第25-26页
  (二) 农耕经济基础第26-27页
  (三) 风俗习惯影响第27-29页
  (四) 儒家思想渗透第29-30页
  (五) 中原统治者的提倡第30-31页
  (六) 宗教思想影响第31-34页
第三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内容第34-49页
 一、社会公共道德第34-39页
  (一) 政治认同第34-35页
  (二) 防盗防窃第35-36页
  (三) 息诉止讼第36-37页
  (四) 禁赌劝善第37-38页
  (五) 提倡公益第38-39页
 二、家庭伦理道德第39-43页
  (一) 长幼有序第39-40页
  (二) 重视婚约第40-41页
  (三) 夫妻互敬第41页
  (四) 勤俭节约第41-42页
  (五) 邻里互助第42-43页
 三、个人品德修养第43-44页
  (一) 修身立德第43-44页
  (二) 勤奋务实第44页
 四、生态伦理道德第44-49页
  (一) 合理利用水利资源第44-46页
  (二) 适度开发林业资源第46-49页
第四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特点第49-56页
 一、共性特点第49-51页
  (一) 共同的道德本质第49-50页
  (二) 共同的道德功能第50-51页
 二、个性特点第51-56页
  (一) 民族性第51页
  (二) 乡土性第51-53页
  (三) 淳朴性第53页
  (四) 交融性第53-56页
第五章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第56-72页
 一、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辩证分析第56-59页
  (一)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的适应性第56-57页
  (二) 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冲突第57-59页
 二、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的现代价值第59-65页
  (一) 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第59-60页
  (二) 促进白族地区社会和谐第60-62页
  (三) 促进白族地区家庭和睦第62-63页
  (四) 提高个人品德第63页
  (五) 推动白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第63-65页
 三、合理继承白族传统乡规民约中的道德思想应注意的问题第65-72页
  (一) 立足白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第65-67页
  (二) 适应白族地区村民自治的实际第67-70页
  (三) 在发展中保持鲜明的特色第70-72页
结语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7-78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绩研究
下一篇:“三理”教育视野下青少年的德育研究--以南阳部分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