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绪论 | 第9-2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 研究背景分析 | 第9-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0-20页 |
1. 关于农村金融风险成因方面的研究 | 第11-14页 |
2. 对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研究 | 第14-18页 |
3. 农村金融改革与风险控制的关系 | 第18-19页 |
4. 总结性评述 | 第19-20页 |
(三)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20-23页 |
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3. 论文框架 | 第21页 |
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二、农村金融改革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23-31页 |
(一) 农村金融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23-28页 |
1. 相关概念解析 | 第23-24页 |
2. 相关理论借鉴 | 第24-28页 |
(二) 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特征 | 第28-31页 |
1. 农村金融风险的特征 | 第28-30页 |
2. 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特征 | 第30-31页 |
三、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分析 | 第31-43页 |
(一)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概况 | 第31-33页 |
(二) 农村金融改革相关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 第33-37页 |
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 第34页 |
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第34-37页 |
(三)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潜在风险及其成因 | 第37-43页 |
1. 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缺失及变现难 | 第37-38页 |
2. 农房抵押贷款估值难及变现难 | 第38-39页 |
3. 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机制落后 | 第39-40页 |
4. 农村信用评估失真 | 第40-41页 |
5.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监管缺失 | 第41-42页 |
6. 财政激励失效 | 第42-43页 |
四、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风险防范与化解措施 | 第43-50页 |
(一)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的法规体系 | 第43-44页 |
(二) 完善中介服务机制 | 第44-46页 |
(三) 加快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建设 | 第46-47页 |
(四) 提高外部监管能力 | 第47-48页 |
(五)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 | 第48页 |
(六) 建立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 | 第48-50页 |
五、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一)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二) 研究不足之处与可能的拓展方向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