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三) 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四)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 关于"TVB职业剧” | 第13-15页 |
2. 关于“影视叙事学” | 第15-17页 |
一、TVB职业剧概述 | 第17-25页 |
(一) TVB职业剧的产生背景 | 第17-18页 |
(二) TVB职业剧的发展历程 | 第18-23页 |
1. 萌芽起步期——从警匪片到警匪剧(20世纪七八十年代) | 第19-20页 |
2. 成熟兴盛期——职业剧类型兴起(20世纪九十年代) | 第20-21页 |
3. 缓步发展期——挑战与转变(21世纪至今) | 第21-23页 |
(三) TVB职业剧的社会影响 | 第23-25页 |
二、TVB职业剧角色形象分析 | 第25-36页 |
(一) 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角色 | 第25-29页 |
1. 警察——都市游戏规则的执行者 | 第26-27页 |
2. 律师——都市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 第27-28页 |
3. 医生——都市生命个体的拯救者 | 第28-29页 |
(二) 职业人物角色模式分析 | 第29-32页 |
1. 主体与客体——冲突中展现职业审美理想 | 第30-31页 |
2. 发送者与接受者——职场修炼成就人生价值 | 第31页 |
3. 帮助者与敌对者——斗争联合构成曲折情节 | 第31-32页 |
(三) 角色类型的转换与变异 | 第32-36页 |
三、TVB职业剧的叙事话语 | 第36-46页 |
(一) 叙述视点 | 第36-38页 |
1. 叙事主体的确立 | 第36-37页 |
2. 多重视点的转换 | 第37-38页 |
(二) 时空安排 | 第38-41页 |
1. 叙事时间的凝聚 | 第38-40页 |
2. 叙事空间的意象 | 第40-41页 |
(三) 声画造型 | 第41-46页 |
1. 画面造型 | 第41-43页 |
2. 声音造型 | 第43-46页 |
四、TVB职业剧的叙事语境 | 第46-51页 |
(一) 都市化发展中的职业崇拜 | 第46-47页 |
(二) 消费时代的都市文化诉求 | 第47-49页 |
(三) 商业模式运作的类型剧集 | 第49-51页 |
五、TVB职业剧前瞻与启示 | 第51-63页 |
(一) TVB职业剧的发展趋势 | 第51-56页 |
1. 商业化与艺术性的平衡 | 第51-52页 |
2. 题材和模式框架的突破 | 第52-54页 |
3. 借鉴他人之长特色发展 | 第54-56页 |
(二) TVB职业剧对大陆职业剧发展的启示 | 第56-63页 |
1. 抓准转型期典型职业角色 | 第57-58页 |
2. 适应受众需求建立磁场效应 | 第58-60页 |
3. 创新职业剧创作生产模式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