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多孔NiO及NiO/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引言第9-10页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第10-11页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分类第11-12页
   ·负极材料研究现状第12-27页
     ·插入反应机制负极材料第12-18页
       ·石墨类碳负极材料第13-15页
       ·碳纳米管负极材料第15-16页
       ·非石墨类碳负极材料第16-17页
       ·TiO_2基负极材料第17-18页
     ·合金反应机制负极材料第18-19页
     ·转换反应机制负极材料第19-27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纳米化第20-21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薄膜化第21-23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碳包覆处理第23-24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化处理第24-25页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特殊形貌可控制备第25-27页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29-35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9-31页
     ·实验试剂第29-30页
     ·实验仪器第30-31页
   ·材料表征与性能测试第31-33页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31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31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31-32页
     ·氮气吸脱附(BET)分析第32页
     ·热重(TG-DAT)分析第32页
     ·红外光谱(FT-IR)分析第32-33页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5页
     ·电池的制备第33页
     ·电池的充放电测试第33-34页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4-35页
第三章 多孔空心球NiO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第35-45页
   ·前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页
     ·材料制备第36页
     ·材料表征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3页
     ·多孔空心球NiO及其前驱体XRD分析第36-37页
     ·多孔空心球NiO及其前驱体的SEM与TEM分析第37-38页
     ·前驱体NiC_2O_4·2H_2O的TGA-DTA分析第38-39页
     ·多孔空心球NiO的BET分析第39-40页
     ·多孔空心球NiO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L-Cysteine氨基酸辅助合成多孔空心球NiO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第45-55页
   ·前言第45-46页
   ·实验部分第46页
     ·材料制备第46页
     ·材料表征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4页
     ·前驱体物氢氧化镍(NiOH)微球的表征第46-47页
     ·多孔NiO空心微球的表征第47-50页
     ·多孔NiO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探究第50-52页
     ·多孔NiO空心微球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回流法合成多孔NiO/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应用第55-67页
   ·前言第55-56页
   ·实验部分第56-57页
     ·材料制备第56页
       ·氧化石墨(graphite oxide)的制备第56页
       ·的制备NiO/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6页
     ·材料表征第56-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5页
     ·多孔NiO/石墨烯的生长机理第57-58页
     ·多孔NiO/石墨烯的XRD、拉曼及其热重分析第58-59页
     ·多孔NiO/石墨烯的微观结构与形貌分析第59-61页
     ·NiO/石果烯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性能第61-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酸镧钙钛矿改性及其复合铈基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性能的研究
下一篇:CO2在MOFs(Al)上的选择性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