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10-2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催化体系的筛选 | 第11-16页 |
·活性金属选取 | 第12页 |
·催化剂改性 | 第12-14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14-15页 |
·催化剂前处理 | 第15-16页 |
·Fe助剂的研究概况 | 第16-23页 |
·CO选择性氧化 | 第16-18页 |
·不饱和醛加氢 | 第18-20页 |
·环己烷脱氢 | 第20-22页 |
·乙二醇的重整制氢 | 第22-23页 |
·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23-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实验试剂及原料 | 第26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26-27页 |
·Ir/MOx/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26-27页 |
·Ir/FeOx/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27页 |
·FeOx/Ir/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27页 |
·Ir/yFeOx/SiO_2催化剂体系 | 第27页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27-28页 |
·评价装置 | 第27-28页 |
·性能评价 | 第28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28-32页 |
·CO吸附测试 | 第28-29页 |
·XPS检测 | 第29页 |
·XRD测定 | 第29页 |
·XRF测量 | 第29页 |
·CO-IR测定 | 第29-30页 |
·BET检测 | 第30页 |
·TEM测试 | 第30页 |
·Raman检测 | 第30-32页 |
第三章 Ir/MOx/SiO_2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的研究 | 第32-38页 |
·前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2-33页 |
·催化剂性能测试 | 第33页 |
·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Ir/MOx/SiO_2催化剂的物相测定 | 第33-34页 |
·Ir/MOx/SiO_2催化剂的XPS测定 | 第34-35页 |
·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测试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Ir、Fe浸渍顺序对Ir/FeOx/SiO_2催化剂巴豆醛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38-48页 |
·前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3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8页 |
·催化剂的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9-46页 |
·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测试 | 第39-40页 |
·催化剂的原位XPS及CO-IR测试 | 第40-43页 |
·催化剂模型及反应机理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第五章 Fe添加量对Ir/FeOx/SiO_2催化剂巴豆醛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48-58页 |
·前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页 |
·催化剂的反应性能考察 | 第48-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5页 |
·催化剂的物相、Ir粒子尺寸 | 第49-51页 |
·催化剂表面物种的XPS和CO-IR分析 | 第51-53页 |
·催化剂模型 | 第53-54页 |
·催化剂的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8页 |
第六章 还原温度对Ir/FeOx/SiO_2催化剂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58-66页 |
·前言 | 第58页 |
·实验部分 | 第58-59页 |
·催化剂的制备及处理 | 第58页 |
·催化剂反应性能测定 | 第58-59页 |
·表征结果和讨论 | 第59-65页 |
·还原温度对Ir/FeOx/SiO_2催化剂物相、CO吸附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不同还原温度催化剂的CO-IR测定 | 第61-62页 |
·不同还原温度催化剂的XPS表征 | 第62-63页 |
·催化剂上巴豆醛选择性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催化剂失活分析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