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教学现状 | 第10页 |
·高中数学特点 | 第10页 |
·源于思维导图的启示 | 第10-11页 |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思维导图概述 | 第15-16页 |
·什么是思维导图 | 第15页 |
·思维导图的特点与用途 | 第15-16页 |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脑科学理论 | 第16-18页 |
·图式理论 | 第18-19页 |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的绘制研究 | 第21-28页 |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的绘制要求 | 第21-22页 |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 第21页 |
·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第21页 |
·图文并茂、突显个性 | 第21-22页 |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 第22-26页 |
·手绘法 | 第22页 |
·机绘法 | 第22-25页 |
·高中数学思维导图绘制方法的选择 | 第25-26页 |
·对初学思维导图者的建议 | 第26-27页 |
·阅读入门书 | 第26页 |
·从熟悉的事物开始 | 第26页 |
·使用发散性思维 | 第26-27页 |
·对同一主题的反复绘制 | 第27页 |
·多交流吸取他人经验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教学模式的建构 | 第28-36页 |
·教学模式的设计 | 第28-31页 |
·教学模式的来源 | 第28-29页 |
·“四次构图”教学模式的流程 | 第29-30页 |
·“四次构图”教学模式的步骤 | 第30-31页 |
·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教学需求 | 第31-32页 |
·教学环境 | 第32页 |
·教学可操作性 | 第32页 |
·“四次构图”模式的教学原则 | 第32-33页 |
·民主性原则 | 第32-33页 |
·主动性原则 | 第33页 |
·互动性原则 | 第33页 |
·探究性原则 | 第33页 |
·“四次构图”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 第33-35页 |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第34页 |
·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 | 第34页 |
·有利于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 | 第34-35页 |
·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实验研究 | 第36-52页 |
·实验目的 | 第36页 |
·实验对象 | 第36页 |
·实验设计 | 第36-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变量分析 | 第36-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实验过程 | 第38-51页 |
·实验前测 | 第38-40页 |
·研究过程 | 第40-46页 |
·实验后测 | 第46-51页 |
·实验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52页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52-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70页 |
附录1: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试题 | 第56-61页 |
附录2:广州市越秀区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数学试题 | 第61-65页 |
附录3:思维导图的了解与应用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 第65-66页 |
附录4:思维导图应用效果调查问卷及结果统计 | 第66-68页 |
附录5:学生思维导图作品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获奖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