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目录 | 第12-13页 |
表目录 | 第13-14页 |
绪论 | 第14-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一、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和状况 | 第16-18页 |
二、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和状况 | 第18-20页 |
三、 对国内外研究的思考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文章的重难点及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一、 重点和难点 | 第22页 |
二、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一章 养老服务的基本理论阐释、现状及相关政策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养老机构的相关概念和社会价值 | 第23-28页 |
一、 养老模式的分类 | 第23-25页 |
二、 养老机构的概念及分类 | 第25-26页 |
三、 养老机构发展的社会价值 | 第26-28页 |
第二节 养老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一、 公共管理职能理论 | 第28-29页 |
二、 公平正义理论 | 第29页 |
三、 社会保障理论 | 第29-30页 |
四、 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理论 | 第30-31页 |
第三节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政府政策 | 第31-36页 |
一、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 第31-33页 |
二、 政府相关政策 | 第33-36页 |
第二章 我国养老机构的现状分析及国外养老机构的经验总结 | 第36-49页 |
第一节 我国养老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1页 |
一、 我国养老机构投资少 | 第36-37页 |
二、 养老机构城乡、地区差异大 | 第37-39页 |
三、 养老机构供给不足和过剩的矛盾 | 第39-40页 |
四、 专业化程度低 | 第40-41页 |
五、 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 | 第41页 |
第二节 对南京市养老机构的分析 | 第41-47页 |
一、 南京市人口老龄化特点 | 第42页 |
二、 南京市养老机构的机构性质 | 第42-43页 |
三、 南京市养老机构的问题及分析——基于南京市7 家养老院的调查 | 第43-47页 |
第三节 国外养老机构的经验总结 | 第47-49页 |
一、 建立丰厚的物质基础 | 第47页 |
二、 注重养老服务专业化 | 第47页 |
三、 将养老服务社会化 | 第47-48页 |
四、 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 | 第48页 |
五、 建立“社区老年学校”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加快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49-56页 |
第一节 发挥政府在养老机构发展中的作用 | 第49-52页 |
一、 加大政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 | 第49-50页 |
二、 健全法律法规 | 第50页 |
三、 制定有利于养老机构发展的政策 | 第50-51页 |
四、 发挥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各自优势 | 第51页 |
五、 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使农民能够共享城市的公共产品 | 第51-52页 |
六、 通过优惠政策吸纳一些社会组织、个人投资于养老服务事业 | 第52页 |
第二节 提高我国养老机构的水平 | 第52-54页 |
一、 吸引高校学生到养老机构实习 | 第53页 |
二、 加强养老服务管理规范化 | 第53页 |
三、 给予老人更人性化的关怀 | 第53-54页 |
第三节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强化媒体社会责任 | 第54-56页 |
一、 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社会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 第54页 |
二、 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