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言 | 第10-21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温室气体减排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15-16页 |
| ·温室气体减排的制度性研究 | 第16-18页 |
| ·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 第18-19页 |
| ·本文内容及安排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四川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36页 |
| ·四川省经济投入产出现状 | 第22-23页 |
| ·农业生态系统 | 第23-28页 |
| ·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 ·碳排放现状 | 第24-26页 |
| ·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 ·工业能源消耗 | 第28-32页 |
| ·碳排放现状 | 第28-30页 |
| ·碳排放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 ·本章总结 | 第32-36页 |
| ·农业生态系统 | 第32-33页 |
| ·工业能源消耗 | 第33-34页 |
| ·二者比较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模拟 | 第36-45页 |
| ·低碳经济模型研究现状 | 第36-37页 |
| ·投入(I)-产出(O)模型 | 第36页 |
| ·动态优化模型 | 第36页 |
|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 第36-37页 |
| ·宏观经济耦合模型 | 第37页 |
| ·系统仿真模型 | 第37页 |
| ·系统动力学模型边界 | 第37-41页 |
| ·基本假设 | 第38页 |
| ·经济子系统 | 第38-39页 |
| ·能源子系统 | 第39-40页 |
| ·碳排放子系统 | 第40页 |
| ·碳排放政策因子 | 第40-41页 |
| ·四川省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41页 |
| ·结论分析 | 第41-45页 |
| ·无碳排放约束下模拟 | 第41-43页 |
| ·在碳排放约束下的模拟 | 第43-45页 |
| 第四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川省低碳经济模拟 | 第45-55页 |
| ·调整经济结构 | 第45-47页 |
| ·调整能源结构 | 第47-50页 |
| ·增加低碳科技研发投入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五章 低碳经济中的极端天气保障 | 第55-62页 |
| ·研究背景 | 第55-56页 |
| ·气候灾害风险转移现状 | 第56-58页 |
| ·研究现状 | 第56-57页 |
| ·主要国家的灾害保障实践 | 第57-58页 |
| ·气候灾害基金模式 | 第58-61页 |
| ·组织结构 | 第59-60页 |
| ·投保机制 | 第60页 |
| ·运行机制 | 第60页 |
| ·赔付机制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总结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结果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