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创新性 | 第19-2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的创新性 | 第20-21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 ·教育机会均等 | 第21页 |
| ·城乡学生 | 第21页 |
|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 | 第21页 |
| ·优质高等教育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建国后我国重点大学招生政策的历史变迁 | 第23-30页 |
| ·我国重点大学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第23-25页 |
| ·我国重点大学招生政策的历史变迁 | 第25-30页 |
| ·“向工农开门”政策下的大学生来源状况(1949-1965年) | 第25-26页 |
| ·“推荐招生”政策下的重点高校工农兵大学生来源状况(1966—1976年) | 第26-27页 |
|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招生政策下的重点高校大学生来源状况(1977-1992年)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当前我国优质高等院校城乡学生入学机会现状 | 第30-40页 |
| ·城乡学生在进入高校前的质量差异 | 第30-31页 |
| ·我国现阶段优质高等教育的招生政策 | 第31-36页 |
| ·我国重点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 | 第31-33页 |
| ·我国重点高校的保送生政策 | 第33-34页 |
| ·我国重点高校偏向城市学生的分数线与招生指标 | 第34-36页 |
| ·我国优质高等教育不公平性的体现 | 第36-40页 |
| ·优质高等院校中城乡学生数量上的差异 | 第36-38页 |
| ·优质高等院校中城乡学生选择专业的差异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我国优质高等院校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差异的原因 | 第40-53页 |
| ·高校招生政策与区域配额制度对城乡差距的影响 | 第40-44页 |
| ·保送生政策对城乡学生的影响 | 第40-42页 |
| ·自主招生政策对城乡学生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高校区域配额制度对城乡学生的影响 | 第43-44页 |
| ·高校教育收费制度对城乡学生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对城乡差距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经济收入差距对城乡学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 第49-50页 |
| ·不同家庭背景对城乡学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 | 第50-53页 |
| 第五章 缩小我国优质高等教育城乡学生入学机会不均等的对策与建议 | 第53-61页 |
| ·改革城乡基础教育投入制度,促进教育公平 | 第53-55页 |
| ·缩小城乡基础教育投入差异 | 第53-54页 |
| ·取消重点高中优惠政策 | 第54-55页 |
| ·去除不公平的招生政策,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招生 | 第55-57页 |
| ·去除不公平的招生政策,建立公平高效的入学竞争机制 | 第55-56页 |
| ·提高高校招生信息的透明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招生 | 第56-57页 |
| ·规范我国高校收费制度,开辟高校绿色通道 | 第57-59页 |
| ·规范高校收费制度,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 第57-58页 |
| ·关注弱势的受教育群体,建立有效的贫困生救助体系 | 第58-59页 |
|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附录一 | 第67-69页 |
| 附录二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