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城市住宅中应用潜力的研究--以天津地区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 | 第8-17页 |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定义 | 第8-9页 |
·国外城市住宅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国内城市住宅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 第17-19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城市住宅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 第21-31页 |
·BIPV 的优越性 | 第21-23页 |
·BIPV 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城市住宅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法 | 第25-31页 |
·住宅屋顶的光伏一体化设计 | 第26-28页 |
·住宅立面的光伏一体化设计 | 第28-29页 |
·住宅阳台的光伏一体化设计 | 第29-30页 |
·住宅外遮阳与光伏一体化设计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天津城市住宅调研 | 第31-47页 |
·计算模型与调查方法 | 第31-32页 |
·选择计算模型 | 第31页 |
·调查方法分析 | 第31-32页 |
·天津城市住宅建筑信息调查 | 第32-42页 |
·调查对象概况 | 第32-34页 |
·住宅空间布局特点 | 第34-35页 |
·住宅建筑形态分析 | 第35-39页 |
·住宅建筑立面可利用面积 | 第39-42页 |
·天津城市住宅耗电量调查 | 第42-47页 |
·原始数据整理 | 第42-45页 |
·城市住宅单位面积耗电量计算 | 第45-46页 |
·与宏观模型校核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城市住宅光伏表面设计分析 | 第47-69页 |
·太阳辐射量计算与分析 | 第47-52页 |
·最佳倾角的概念 | 第47页 |
·最佳倾角的研究 | 第47-48页 |
·太阳辐射量计算 | 第48-52页 |
·住宅光伏屋顶设计分析 | 第52-58页 |
·住宅屋顶的利用 | 第52-53页 |
·屋顶可利用面积估算 | 第53-58页 |
·住宅光伏立面设计分析 | 第58-69页 |
·立面可利用光伏电池的位置 | 第58-60页 |
·立面有效日照时间段分析 | 第60-62页 |
·立面光伏电池的高度设计 | 第62-68页 |
·住宅立面光伏倾角的确定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城市住宅光伏潜力计算 | 第69-86页 |
·光伏系统发电量计算 | 第69-71页 |
·光伏电池的选择 | 第69页 |
·计算方法研究 | 第69-71页 |
·光伏潜力计算说明 | 第71-75页 |
·潜力研究方法的说明 | 第71页 |
·关于能耗形式的说明 | 第71-72页 |
·计算模型 | 第72页 |
·数据准备 | 第72-75页 |
·理想状况下各类住宅的光伏输出量 | 第75-78页 |
·多层住宅光伏输出量计算 | 第75-76页 |
·小高层住宅光伏输出计算 | 第76-77页 |
·塔式高层住宅光伏输出计算 | 第77-78页 |
·实际状况下各类城市住宅光伏潜力计算 | 第78-82页 |
·住宅建筑朝向正南时光伏潜力分析 | 第79-80页 |
·住宅建筑朝向南偏东 15°时住宅光伏潜力分析 | 第80-81页 |
·住宅建筑朝向南偏东 30°时住宅光伏潜力分析 | 第81页 |
·光伏屋顶的潜力值计算 | 第81-82页 |
·城市住宅光伏潜力分析 | 第82-86页 |
第六章 城市住宅光伏建筑一体化经济和环境效益浅析 | 第86-91页 |
·BIPV 经济效益概述 | 第86-87页 |
·BIPV 环境效益概述 | 第87页 |
·国家和地方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的有关政策法规 | 第87-88页 |
·典型案例分析 | 第88-91页 |
第七章 总结 | 第91-9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