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国社会的司法空间结构新形态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论 | 第8-17页 |
(一) 问题缘起 | 第8-9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1、理论上的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中的意义 | 第11-13页 |
(四) 概念辨析 | 第13-17页 |
1、空间结构 | 第13-14页 |
2、塑造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 | 第14-15页 |
3、司法空间结构 | 第15-17页 |
一、历史上的司法空间结构 | 第17-26页 |
(一) 司法与“广场” | 第17-21页 |
1、广场空间结构的特点 | 第17-18页 |
2、作为“广场”质料的初民社会 | 第18-20页 |
3、作为“广场”主体的大众 | 第20-21页 |
(二) 司法与“剧场” | 第21-26页 |
1、剧场空间结构的特点 | 第21-23页 |
2、作为“剧场”质料的现代社会 | 第23-24页 |
3、作为“剧场”主体的职业共同体 | 第24-26页 |
二、中国司法空间结构的质料 | 第26-37页 |
(一) 中国社会的形态 | 第26-32页 |
1、风险社会的面相 | 第26-28页 |
2、消费社会的面相 | 第28-30页 |
3、网络社会的面相 | 第30-32页 |
(二) 中国司法权力的形态 | 第32-37页 |
1、司法判决的功能主义 | 第32-34页 |
2、司法系统的功能主义 | 第34-37页 |
三、Wiki(维基):中国司法空间结构的新形态 | 第37-68页 |
(一) 中国司法空间结构的重构 | 第37-42页 |
1、中国社会三种形态的相互作用 | 第37-39页 |
2、司法权力与社会的互动 | 第39-42页 |
(二) Wiki(维基)空间结构 | 第42-51页 |
1、超越“广场”与“剧场”的新状态 | 第42-47页 |
2、全新的结构:Wiki(维基)空间结构 | 第47-51页 |
(三) Wiki(维基)司法空间结构 | 第51-68页 |
1、Wiki司法空间结构的特点 | 第51-59页 |
2、Wiki司法空间结构的实例 | 第59-68页 |
四、Wiki(维基)司法空间结构的未来 | 第68-80页 |
(一) Wiki(维基)司法空间结构的评价 | 第68-73页 |
1、病态? | 第68-70页 |
2、常态? | 第70-72页 |
3、非·常态 | 第72-73页 |
(二) Wiki(维基)司法空间结构的前景 | 第73-80页 |
1、常态:最可能的趋势 | 第73-76页 |
2、Wiki(维基)化的环境 | 第76-79页 |
3、非结论的结论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5-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