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福建省电量交易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问题提出 | 第11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福建省电量交易系统概述 | 第12-14页 |
第2章 福建省电量交易系统市场环境分析 | 第14-23页 |
·省外周边市场分析 | 第14-16页 |
·经济环境 | 第14页 |
·电网信息 | 第14-15页 |
·能源环境 | 第15页 |
·电力平衡 | 第15-16页 |
·省内市场分析 | 第16-20页 |
·负荷预测 | 第16-17页 |
·发电预测 | 第17-18页 |
·电力平衡 | 第18-19页 |
·售电预测 | 第19-20页 |
·电力市场风险分析 | 第20-23页 |
·煤电价格联动 | 第20页 |
·竞价市场风险 | 第20-21页 |
·市场供需形势的风险 | 第21页 |
·水电不确定性的风险 | 第21页 |
·电网约束的影响 | 第21-23页 |
第3章 电力交易规则与算法 | 第23-35页 |
·撮合规则分析 | 第23-27页 |
·委托交易规则特点 | 第23-24页 |
·委托交易撮合办法 | 第24-25页 |
·替代交易规则特点 | 第25-26页 |
·替代交易撮合办法 | 第26-27页 |
·委托交易算法流程 | 第27-31页 |
·集合竞价曲线形成 | 第27-28页 |
·委托交易分配 | 第28-29页 |
·委托交易决策 | 第29-30页 |
·委托交易模拟 | 第30-31页 |
·替代交易算法流程 | 第31-35页 |
·集合竞价曲线形成 | 第32页 |
·替代交易分配 | 第32-34页 |
·替代交易模拟 | 第34-35页 |
第4章 福建省电量交易系统设计 | 第35-55页 |
·系统逻辑的要素 | 第35-36页 |
·系统中的角色设计 | 第36-39页 |
·电厂申报人员 | 第36-37页 |
·交易操作人员 | 第37-38页 |
·交易浏览人员 | 第38-39页 |
·系统管理员 | 第39页 |
·用户管理 | 第39页 |
·电量交易需求设计 | 第39-42页 |
·需求分类 | 第39-40页 |
·需求生命期 | 第40页 |
·需求管理 | 第40-41页 |
·需求变更 | 第41页 |
·需求注销 | 第41-42页 |
·委托电量交易设计 | 第42-48页 |
·委托的类型 | 第42页 |
·委托的电量约束 | 第42页 |
·委托的生命期 | 第42-43页 |
·为电厂委托提供的信息 | 第43页 |
·电厂的委托 | 第43-44页 |
·电厂委托中校验的内容 | 第44页 |
·委托的重叠 | 第44页 |
·集合竞价曲线的设计 | 第44-45页 |
·交易的设计 | 第45-48页 |
·替代电量交易设计 | 第48-50页 |
·替代交易的类型 | 第48页 |
·替代交易的电量约束 | 第48-49页 |
·为电厂申报提供的信息 | 第49页 |
·电厂申报的校验 | 第49页 |
·市场行情的监视 | 第49页 |
·交易的流程 | 第49-50页 |
·替代交易管理 | 第50页 |
·合同管理设计 | 第50-52页 |
·省公司同外省的合同 | 第50-51页 |
·省公司同电厂合同 | 第51-52页 |
·信息查询的设计 | 第52-55页 |
·公共信息的查询 | 第52-53页 |
·电厂信息的查询 | 第53页 |
·交易员的查询 | 第53-54页 |
·结算信息的查询 | 第54页 |
·报表的设计 | 第54-55页 |
第5章 福建省电量交易系统评价指标 | 第55-60页 |
·省内供电充裕度 | 第55-56页 |
·电量平衡评估分项指标 | 第56页 |
·火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 | 第56页 |
·水电厂发电量的利用程度指标 | 第56页 |
·电力平衡评估分项指标 | 第56-58页 |
·可发电力容量冗余度 | 第57页 |
·省内调度空间可控率 | 第57-58页 |
·省内竞争机组容量比率 | 第58页 |
·负荷率/三公负荷率/备用率 | 第58页 |
·经济效益评价 | 第58-59页 |
·委托交易 | 第58页 |
·替代交易 | 第58-59页 |
·社会效益评价 | 第59-60页 |
·委托交易 | 第59页 |
·替代交易 | 第59-6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