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地基基础论文--桩基及深基础论文--桩基论文

大直径桩基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

内容提要第1-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1页
     ·我国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应用第16-18页
     ·桩基承载特性的研究现状第18-21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21-23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2章 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测试的理论与方法第23-45页
   ·确定大直径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经验参数法第23-25页
   ·桩基承载力的现场测试与理论第25-35页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第25-28页
     ·自平衡测试法第28-32页
     ·动载测桩法第32-34页
     ·静动测桩法第34-35页
   ·桩基承载力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5-37页
   ·模型试验法确定桩基承载力第37-40页
   ·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比研究第40-42页
   ·小结第42-45页
第3章 不同试验方法下单桩承载特性的仿真试验研究第45-61页
   ·概述第45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45-49页
     ·FLAC3D 简介第45-46页
     ·材料的本构模型第46-49页
   ·单桩静载荷试验的仿真研究第49-52页
     ·工程概况第49-50页
     ·基本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第50-51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1-52页
   ·自平衡试桩的仿真研究第52-59页
     ·工程概况第52-54页
     ·基本计算模型及材料参数第54-55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5-59页
   ·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大直径桩承载特性仿真试验的影响因素研究第61-87页
   ·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因素第61-81页
     ·桩周土体性质第61-69页
     ·桩身性质的影响第69-74页
     ·桩土接触面的力学性质影响第74-81页
   ·单桩承载特性仿真试验中各参数获取方法的探讨第81-85页
     ·桩周岩土体参数的获取方法第81-82页
     ·桩土接触面参数的获取方法第82-85页
   ·小结第85-87页
第5章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桩土接触面参数反分析第87-101页
   ·概述第87-88页
   ·BP 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第88-91页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第88页
     ·BP 神经网络第88-91页
   ·桩土接触面参数反分析的 BP 神经网络建立第91-99页
     ·参数水平第91页
     ·学习样本的构造第91-94页
     ·样本的选择和设计第94页
     ·BP 神经网络的训练和预测第94-97页
     ·后验差检验第97-99页
   ·小结第99-101页
第6章 基于荷载传递理论自平衡试验中单桩变形规律的仿真研究第101-119页
   ·概述第101-102页
   ·荷载传递理论第102-106页
     ·桩土体系荷载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第102-103页
     ·几种典型的荷载传递函数第103-105页
     ·荷载传递函数的双曲线模型第105-106页
   ·桩身荷载—沉降关系迭代模型第106页
   ·室内试验法确定荷载传递参数第106-108页
     ·室内剪切试验第107-108页
     ·室内压缩试验第108页
   ·自平衡试验中桩身荷载—沉降关系的迭代计算方法第108-112页
   ·自平衡试验中“平衡点”位置的确定第112-113页
   ·实例分析第113-118页
   ·小结第118-119页
第7章 结论和展望第119-121页
   ·结论第119-120页
   ·展望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3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7-139页
致谢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合动力车用复合电源匹配与控制理论研究
下一篇:地下换热器热形变及其失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