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

第一章 导言第1-34页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2-23页
     ·研究的背景第12-20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3页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23-32页
     ·国外研究概况第23-27页
     ·国内研究概况第27-32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2-33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33-34页
第二章 土地制度变革的基本经济理论第34-52页
   ·土地的一般理论第34-38页
     ·土地第34-35页
     ·土地价值形成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初探第35-37页
     ·地租、土地价格和土地价值关系研究第37-38页
   ·制度变革的一般理论第38-40页
     ·制度第38-39页
     ·制度变革及路径依赖第39-40页
   ·土地制度及其功能第40-44页
     ·土地制度第40-42页
     ·土地制度功能第42-44页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经济学分析第44-47页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收益、费用分析第45-46页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基本条件第46-47页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和创新过程分析第47-48页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方式研究第48-52页
     ·帕累托改进型和非帕累托改进型第48-49页
     ·一致同意型(协商型)和非一致同意型(强制型)第49-52页
第三章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比较研究第52-68页
   ·中国历史上的农地制度变革第52-61页
     ·前封建社会农村土地制度第53-55页
     ·前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第55-58页
     ·封建社会农村土地制度第58-59页
     ·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第59-61页
   ·国外农村土地制度第61-68页
     ·美国农村土地制度第61-62页
     ·英国农村土地制度第62-64页
     ·日本农村土地制度第64-65页
     ·国外农地制度的启示第65-68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第68-94页
   ·建国前的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第68-76页
     ·建国前的农村土地政策与制度第68-69页
     ·中国共产党苏区的农地制度第69-72页
     ·抗战期间农地政策的变革第72-73页
     ·抗战胜利后的农地政策主张第73-7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所实施的农地制度第76-81页
     ·《土地改革法》规范下的农地改革第76-78页
     ·农村合作化及人民公社第78-81页
   ·改革开放后的农地制度第81-84页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要素生产绩效第84-87页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重新认识第87-89页
   ·集体土地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的绩效关联第89-94页
第五章 家庭承包制及其创新第94-123页
   ·家庭承包制的推行第94-96页
   ·家庭承包制的产权意义第96-97页
   ·家庭承包制的创新第97-123页
     ·家庭承包制引起的理论讨论第97-99页
     ·分户经营以后现实问题的讨论第99-101页
     ·制度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第101-123页
第六章 中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框架第123-136页
   ·农村土地政策框架第123-129页
     ·农村土地政策背景第123-126页
     ·农村土地政策目标第126页
     ·农村土地政策手段第126-129页
   ·农村土地法律法规体系第129-131页
   ·农村土地制度安排第131-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7页
作者简介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框架研究
下一篇: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及控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