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平集方法的分布式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柔顺机构 | 第12-15页 |
| ·伪刚体模型 | 第13-14页 |
| ·拓扑优化 | 第14-15页 |
| ·柔顺机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现状与挑战 | 第15-26页 |
| ·目标函数 | 第17-20页 |
| ·约束条件 | 第20页 |
| ·设计变量 | 第20-26页 |
| ·研究工作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无重新初始化水平集方法 | 第28-5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拓扑优化的水平集方法——理论基础 | 第28-41页 |
| ·水平集方法基本原理 | 第28-29页 |
| ·优化问题的水平集描述 | 第29-30页 |
| ·优化算法 | 第30-34页 |
| ·有效性 | 第34-41页 |
| ·水平集函数重新初始化的消除策略 | 第41-48页 |
| ·重新初始化带来的挑战 | 第41页 |
| ·距离保持泛函 R(Φ) | 第41-44页 |
| ·算法流程 | 第44页 |
| ·有效性 | 第44-48页 |
| ·优化过程中的拓扑调整策略 | 第48-54页 |
| ·调整准测 | 第50页 |
| ·新孔的产生 | 第50-51页 |
| ·边界的延拓 | 第51页 |
| ·算法流程 | 第51-52页 |
| ·有效性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三章 速度场预测校正构造及形状敏度过滤方法 | 第56-78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速度场预测——校正构造法 | 第56-67页 |
| ·基本原理 | 第56-60页 |
| ·速度场重置 | 第60-61页 |
| ·算法流程 | 第61页 |
| ·有效性验证 | 第61-67页 |
| ·形状敏度过滤 | 第67-76页 |
| ·必要性 | 第68-69页 |
| ·过滤方案 | 第69-70页 |
| ·算法流程 | 第70-71页 |
| ·有效性验证 | 第71-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四章 最小化性能差法 | 第78-106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类铰链的产生机理 | 第78-79页 |
| ·最小化性能差的基本原理 | 第79-81页 |
| ·有效性 | 第81-95页 |
| ·线性加权组合公式 | 第81-82页 |
| ·算法流程 | 第82页 |
| ·位移反向机构设计 | 第82-92页 |
| ·位移转向机构设计 | 第92-95页 |
| ·通用性 | 第95-103页 |
| ·线性加权组合公式的SIMP解法 | 第95-100页 |
| ·比例组合公式的SIMP解法 | 第100-103页 |
| ·本章小节 | 第103-106页 |
| 第五章 输入输出端柔度法 | 第106-124页 |
| ·引言 | 第106页 |
| ·输入端与输出端柔度的定义 | 第106-107页 |
| ·线性加权组合公式 | 第107-110页 |
| ·算法流程 | 第108页 |
| ·有效性 | 第108-110页 |
| ·加权因子的自适应调整策略 | 第110-117页 |
| ·算法流程 | 第111-112页 |
| ·有效性 | 第112-114页 |
| ·通用性 | 第114-117页 |
| ·优化模型扩展 | 第117-123页 |
| ·单输入多输出柔顺机构 | 第118-119页 |
| ·线性加权组合公式:加权因子的自适应调整方案 | 第119-121页 |
| ·双输出转向机构 | 第121-123页 |
| ·本章小节 | 第123-124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6页 |
| 1 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24-125页 |
| 3 展望 | 第125-1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6-14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40-142页 |
| 致谢 | 第142-144页 |
| 附件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