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权私利行为与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6-23页 | 
| ·信息经济学 | 第16-18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6-17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 ·行为经济学 | 第18-20页 | 
| ·非完全理性行为 | 第18-19页 | 
| ·壕沟防御行为 | 第19-20页 | 
| ·并购理论 | 第20-23页 | 
| ·企业并购的涵义 | 第20-21页 | 
| ·企业并购支付方式 | 第21-23页 | 
| 第3章 公司控制权与并购支付方式选择 | 第23-31页 | 
| ·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 ·主并方控制权的影响 | 第23-24页 | 
| ·主并方公司金融层面的影响 | 第24页 | 
| ·标的公司管理层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主并方及标的公司的共同影响 | 第25页 | 
| ·控制权私利 | 第25-27页 | 
| ·控制权私利的涵义 | 第25-26页 | 
| ·控制权私利的分类 | 第26页 | 
| ·控制权私利的实现途径 | 第26-27页 | 
| ·控制权私利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27-29页 | 
| ·控股股东行为对并购支付方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 | 第28页 | 
| ·控股股东实施并购的重要动因——攫取控制权私利 | 第28页 | 
| ·控制权私利行为对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4章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统计分析 | 第31-40页 | 
| ·上市公司并购交易基本情况 | 第31-33页 | 
| ·上市公司并购交易规模 | 第33页 | 
| ·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选择分析 | 第33-39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的现状分析 | 第33-37页 | 
|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支付方式与交易规模的关系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0-66页 | 
| ·数据来源及研究样本选取说明 | 第40-41页 | 
| ·数据来源 | 第40页 | 
| ·研究样本选取说明 | 第40-41页 | 
|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41-46页 | 
| ·并购发生前,控制权损失威胁 | 第42-45页 | 
| ·并购发生时,债务融资威胁 | 第45-46页 | 
| ·并购发生后,标的公司管理层留任威胁 | 第46页 | 
| ·变量设计 | 第46-51页 | 
| ·因变量 | 第46-47页 | 
| ·自变量 | 第47-48页 | 
| ·控制变量 | 第48-51页 | 
|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51-52页 | 
| ·实证分析 | 第52-64页 | 
| ·描述性统计 | 第52-53页 | 
| ·统计假设检验 | 第53-57页 | 
| ·相关性检验 | 第57-59页 | 
| ·回归分析 | 第59-64页 | 
| ·实证研究结论 | 第64-66页 |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6-70页 | 
|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 ·相关政策建议 | 第67-68页 | 
| ·研究不足与创新之处 | 第68-70页 | 
| ·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 | 第68-69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