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缩略语表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弓形虫简介 | 第11-13页 |
·弓形虫与弓形虫病的发现 | 第11页 |
·弓形虫的生活史 | 第11-12页 |
·与形虫病的流行及危害 | 第12-13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 第13-14页 |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实验原理 | 第13-14页 |
·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的应用 | 第14页 |
·NF-κB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NF-κB信号通路概述 | 第14-15页 |
·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 | 第15-17页 |
·病原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17页 |
·弓形虫在宿主NF-κB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第17-18页 |
·弓形虫疫苗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弓形虫疫苗现状 | 第18-20页 |
·弓形虫疫苗展望 | 第20-21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第22-25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23页 |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23-25页 |
·试验方法 | 第25-40页 |
·弓形虫的收集与纯化 | 第25-26页 |
·速殖子总RNA的提取 | 第26页 |
·双链cDNA的合成 | 第26-27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表达差异的验证 | 第27-28页 |
·体内诱导抗原真核质粒构建 | 第28-31页 |
·速殖子对NF-κB激活作用及对TNF-α诱导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 | 第31-34页 |
·体内诱导抗原重组质粒对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 | 第34-36页 |
·体内诱导抗原免疫原性的研究 | 第36-40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0-52页 |
·收集和纯化速殖子 | 第40页 |
·速殖子对NF-κB激活作用及对TNF-α诱导的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 | 第40-42页 |
·TNF-α对293T细胞NF-κB信号通路激活作用最佳时间的确定 | 第40-41页 |
·RH株弓形虫速殖子对293T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 | 第41页 |
·RH株弓形虫速殖子对TNF-α诱导的NF-κB活化的抑制作用 | 第41-42页 |
·体内诱导抗原表达差异的验证 | 第42-43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真核质粒构建 | 第43-45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ORF的获得 | 第43页 |
·目的片段与pMD-19-T载体的连接 | 第43-44页 |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44-45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对293T细胞NF-κB信号通路激活与抑制 | 第45-48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对293T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实验 | 第45-46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对293T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实验 | 第46-48页 |
·弓形虫体内诱导抗原JK483877、JK483898免疫特性的研究 | 第48-52页 |
·重组质粒的抗原性实验 | 第48页 |
·实验动物血清抗体的检测 | 第48-49页 |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 | 第49-50页 |
·细胞因子的检测 | 第50页 |
·重组质粒对BLAB/c小鼠的保护力实验 | 第50-52页 |
5 讨论 | 第52-55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表达差异的验证 | 第52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52-53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选择 | 第52页 |
·转染方法的选择以及转染效率的提高 | 第52-53页 |
·体内诱导抗原基因对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与抑制 | 第53-54页 |
·DNA疫苗 | 第54-55页 |
6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