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知识产权论文--商标法论文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1 引言第9-10页
2 商标反向混淆概述第10-17页
   ·商标反向混淆的起源和发展第10-12页
     ·商标反向混淆的国际源起第10-11页
     ·商标反向混淆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第11-12页
   ·商标反向混淆的概念第12-14页
     ·美国学者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解释第12页
     ·中国大陆学者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解释第12-13页
     ·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解释第13页
     ·概括性解释第13-14页
   ·商标反向混淆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第14-17页
     ·反向混淆与反向假冒的区别第14-15页
     ·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的区别第15-17页
3 商标反向混淆构成侵权的学说基础第17-24页
   ·法理学之公平正义原理第17-18页
   ·民法学之权利救济理论第18页
   ·商标取得原则和商标法宗旨第18-19页
     ·维护商标的原始取得原则第18-19页
     ·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第19页
     ·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第19页
     ·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第19页
   ·法经济学之经济效率理论第19-22页
     ·Pareto Optimality之资源分配理想状态第20-21页
     ·KALDOR—HICKSIM-PROVEMENT之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第21页
     ·Coase theorem之交易成本最小化第21-22页
   ·心理学之符号学理论第22-24页
4 国际上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确认标准的研究第24-30页
   ·国际上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确认标准的实证分析第24-27页
     ·美国典型案例研究第24页
     ·中国台湾地区典型案例研究第24-27页
   ·国际上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确认标准的主要规定和理论分析第27-30页
     ·美国的相关规定和理论分析第27-28页
     ·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规定和理论分析第28页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规定和理论分析第28-30页
5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规制的现状及制度构建第30-39页
   ·我国规制反向混淆侵权立法的缺失第30-32页
     ·易造成实务操作的困难第30-31页
     ·保护对象规定模糊第31页
     ·责任承担判定难度大第31-32页
     ·赔偿数额无法确定第32页
   ·我国反向混淆侵权规制司法实务的现状第32-34页
     ·“优比速”案分析第32-33页
     ·“慧之眼”案分析第33-34页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规制制度的构建第34-39页
     ·明确反向混淆行为为侵权行为第34页
     ·明确反向混淆的适用范围第34-35页
     ·明确“混淆之虞”的概念表述第35-36页
     ·明确反向混淆的归责原则第36页
     ·明确反向混淆的责任承担方式第36-39页
6 结语第39-40页
致谢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7页
附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