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 | 第11-13页 |
|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 | 第11-12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 | 第12页 |
| ·植物组织培养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 ·油茶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 ·油茶的分布及生态学特性简介 | 第13-14页 |
| ·油茶生物学特性 | 第14页 |
| ·油茶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影响山茶科植株再生的因素 | 第15-16页 |
| ·油茶组织培养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油茶幼胚和未成熟子叶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 第19-2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3页 |
| ·子叶和幼胚组培苗的生长进程 | 第21页 |
| ·不同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对幼胚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21页 |
| ·不同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对子叶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21-23页 |
|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2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3-24页 |
| 图版 | 第24-25页 |
| 3 油茶带芽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第25-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 ·油茶茎段腋芽的诱导研究 | 第25页 |
| ·油茶芽的增殖研究 | 第25-26页 |
| ·油茶芽的伸长研究 | 第26页 |
| ·油茶试管苗的生根研究 | 第26页 |
| ·油茶苗的炼苗和移栽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 ·芽诱导阶段各处理的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 ·不同浓度的6-BA与NAA组合对油茶芽增殖倍数的影响 | 第29-34页 |
| ·油茶芽的伸长研究 | 第34-36页 |
| ·油茶试管苗的生根研究 | 第36-39页 |
| ·油茶苗的炼苗和移栽 | 第39-40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0-42页 |
| ·基本培养基对芽快繁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40页 |
| ·蔗糖浓度对芽快繁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植物激素对芽快繁体系建立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图版 | 第42-45页 |
| 4 油茶优良无性系叶片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45-5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 ·材料预处理 | 第45页 |
| ·油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 | 第45页 |
| ·分化芽的增殖研究 | 第45页 |
| ·分化芽生根的研究 | 第45-46页 |
| ·实验观察 | 第46-4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 ·油茶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研究 | 第47-49页 |
| ·分化芽的增殖研究 | 第49-52页 |
| ·分化芽生根的研究 | 第52-5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3-54页 |
| ·基本培养基对叶片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53页 |
| ·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 | 第53页 |
| ·PH值对叶片再生体系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图版 | 第54-55页 |
| 5 油茶花药离体培养影响因子研究 | 第55-61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 ·材料 | 第55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 | 第55-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 ·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结构的对应关系 | 第56页 |
| ·油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6-57页 |
| ·油茶花药愈伤组织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7-59页 |
| ·结论和讨论 | 第59-60页 |
| ·不同花粉时期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59页 |
| ·低温预处理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59页 |
| ·不同添加物对油茶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59页 |
| ·不同激素及配比对油茶愈伤组织继代增殖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图版 | 第60-61页 |
| 6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61-65页 |
|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1-62页 |
| ·油茶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第61-62页 |
| ·油茶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技术的对比研究 | 第62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62-63页 |
| ·研究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