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8页 |
·小豆概述 | 第13页 |
·国内外小豆种质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小豆种质资源收集及核心种质构建 | 第13页 |
·小豆优异种质的筛选 | 第13-14页 |
·小豆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小豆形态多样性研究 | 第14页 |
·小豆分子标记多样性研究 | 第14-15页 |
·SSR 标记的通用性 | 第15页 |
·小豆关联分析初探 | 第15-16页 |
·关联分析概述 | 第15-16页 |
·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第16页 |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16-18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小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综合鉴定与评价 | 第18-2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计 | 第18-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5页 |
·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及分析 | 第19-21页 |
·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 第21-23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23页 |
·聚类分析 | 第23-25页 |
·主成分三维图 | 第25页 |
·讨论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 SSR 标记的中国小豆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27-36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试验材料 | 第27页 |
·DNA 提取 | 第27页 |
·SSR 标记和 PCR 扩增 | 第27页 |
·遗传多样性估计 | 第27页 |
·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小豆种质中 SSR 位点多态性 | 第28-29页 |
·种质群省际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30页 |
·群体结构 | 第30-31页 |
·聚类分析 | 第31-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绿豆引物在小豆中的通用性 | 第33页 |
·小豆 SSR 标记变异位点研究 | 第33-34页 |
·群体结构及聚类划分 | 第34页 |
·中国小豆遗传背景分析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中国小豆种质农艺性状与 SSR 标记的关联分析 | 第36-43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供试材料及农艺性状鉴定 | 第36页 |
·DNA 提取 | 第36页 |
·引物筛选 | 第36-37页 |
·PCR 扩增与产物检测 | 第37页 |
·LD 的衡量 | 第37页 |
·群体结构分析 | 第37页 |
·关联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小豆种质 SSR 位点间的连锁不平衡水平 | 第37-39页 |
·小豆种质群体结构的分析 | 第39页 |
·小豆重要农艺性状相关联的 SSR 标记 | 第39-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小豆连锁不平衡水平 | 第41-42页 |
·关联分析中群体结构的影响 | 第42页 |
·关联分析结果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历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