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7-8页 |
·论文研究来源与需求 | 第8页 |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的发展探究 | 第8-10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0-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工程图与装配体二次开发环境 | 第13-27页 |
·三维造型软件 Pro/Engineer | 第13-17页 |
·Pro/Engineer 简介 | 第13-14页 |
·Pro/Engineer 中的工程图 | 第14-15页 |
·Pro/Engineer 中的装配体 | 第15-16页 |
·Pro/TOOLKIT 模块简介 | 第16-17页 |
·软件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08 | 第17-20页 |
·Visual Studio 2008 简介 | 第17-18页 |
·动态链接库的生成 | 第18页 |
·MFC 中的对话框处理 | 第18-20页 |
·Pro/TOOLKIT 的配置和基础应用 | 第20-24页 |
·Pro/TOOLKIT 在 Visual Studio 2008 中的配置 | 第20页 |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的基础应用 | 第20-23页 |
·Pro/TOOLKIT 的注册文件 | 第23-24页 |
·Pro/TOOLKIT 二次开发技术流程图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27-33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7页 |
·系统的基本策略与设计思想 | 第27-29页 |
·基本策略 | 第27页 |
·设计思想 | 第27-29页 |
·系统模块组成 | 第29-30页 |
·系统总体流程图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基于 Pro/TOOLKIT 的特定工程图生成的二次开发 | 第33-45页 |
·Pro/Engineer 中的视图保存 | 第33-35页 |
·视图保存的方法 | 第33-34页 |
·视图旋转中的人机交互界面的搭建 | 第34-35页 |
·坐标系的处理 | 第35-36页 |
·工程图下的基准坐标轴系、点、面的显示控制 | 第36-40页 |
·基于宏操作的显示控制 | 第36-37页 |
·基于模型树的层操作的显示控制 | 第37页 |
·基于配置选项操作的显示控制 | 第37-40页 |
·特定格式的工程图的生成 | 第40-41页 |
·系统工程图界面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基于 Pro/TOOLKIT 的装配体再装配的二次开发 | 第45-59页 |
·装配体的约束方式与约束关系 | 第45-46页 |
·装配体的去约束处理 | 第46-47页 |
·零件的再装配和信息提取 | 第47-52页 |
·装配体中零件的再装配 | 第48-49页 |
·零件信息的捕获 | 第49-52页 |
·系统装配体界面 | 第52-53页 |
·Pro/Engineer 的机构运动干涉检查 | 第53-56页 |
·机构干涉的检查方法 | 第53页 |
·机构动态干涉检查示例 | 第53-54页 |
·机构动态干涉的不足 | 第54-55页 |
·机构动态干涉不足的应对策略 | 第55-56页 |
·机构运动干涉检查二次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 第56页 |
·二次开发中的类与功能的分类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系统算法的应用检测 | 第59-65页 |
·检测的意义 | 第59页 |
·系统软件的检测 | 第59-60页 |
·检测效果展示 | 第60-63页 |
·自动旋转与轴系旋转检测 | 第61-62页 |
·视图与工程图生成检测 | 第62页 |
·视图旋转、视图和工程图生成的文本检测 | 第62-63页 |
·实例检测的作用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总结 | 第65-66页 |
·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