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夷梦》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10页 |
第一章 作者、版本 | 第10-16页 |
第一节 作者 | 第10-14页 |
一、作者汪寄 | 第10-11页 |
二、小说的创作时间 | 第11-12页 |
三、《南游两经蜉蝣墓并获<希夷梦>稿记》的作者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版本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希夷梦》的思想内容 | 第16-28页 |
第一节 揭露社会现实 | 第16-19页 |
一、影射社会的动荡 | 第16-19页 |
二、描绘道德的沦丧 | 第19页 |
第二节 张扬劝善惩恶 | 第19-22页 |
一、奖励忠义 | 第19-20页 |
二、严惩奸邪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穿插因果报应 | 第22-23页 |
第四节 推崇尊儒蔑佛 | 第23-28页 |
一、推崇儒家思想 | 第24-27页 |
二、蔑视佛教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希夷梦》的艺术特色 | 第28-45页 |
第一节 叙事艺术 | 第28-31页 |
第二节 构思分析 | 第31-34页 |
一、对《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结构模式的运用 | 第31-33页 |
二、历史循环观念的运用 | 第33页 |
三、奇特的故事场景设置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人物形象分析 | 第34-39页 |
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 第34-36页 |
二、人物形象的分类 | 第36-39页 |
第四节 战争描写艺术 | 第39-42页 |
一、军事理论:《武略》 | 第39-40页 |
二、战争描写特色 | 第40-42页 |
第五节 语言艺术 | 第42-45页 |
一、人物语言 | 第42页 |
二、叙述语言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希夷梦》的影响 | 第45-48页 |
第一节 创作影响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成就与不足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