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创新之处 | 第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马克思时代的金融化理论 | 第10页 |
·从马克思理论形成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化理论 | 第10-12页 |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金融化理论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金融化与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 第15-38页 |
·马克思对金融化的本源解释 | 第15-25页 |
·货币职能形式的演变和金融化的酝酿 | 第15-18页 |
·利润率的下降与金融创新 | 第18-20页 |
·金融资本积累的四维度循环 | 第20-23页 |
·信用循环与金融危机 | 第23-24页 |
·马克思金融化理论的方法论基础 | 第24-25页 |
·希法亭和列宁对金融化理论的发展 | 第25-32页 |
·希法亭对金融化理论的新发展 | 第25-28页 |
·希法亭与马克思金融化理论的对比 | 第28-29页 |
·列宁对希法亭金融化理论的批判与继承 | 第29-30页 |
·列宁对金融化理论的贡献 | 第30-32页 |
·激进政治经济学对于金融化理论发展 | 第32-36页 |
·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兴起和金融全球化 | 第32-34页 |
·全球化的不对称发展与金融资本的侵蚀性积累 | 第34页 |
·新帝国主义的特征 | 第34-35页 |
·新自由主义与金融不稳定性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3章 金融化与金融危机理论的新发展:明斯基的现金流分析 | 第38-50页 |
·金融脆弱性假说的理论背景与研究视角 | 第38页 |
·金融脆弱性假说的主要内容 | 第38-47页 |
·投资、利润和金融的互动 | 第38-40页 |
·三类资本头寸融资的划分 | 第40-42页 |
·金融脆弱性假说的数理分析 | 第42-45页 |
·不稳定经济的泡沫模型 | 第45-47页 |
·“稳定”不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 第47-48页 |
·宏观调控方面 | 第47-48页 |
·金融改革方面 | 第48页 |
·政策目标方面 | 第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美国次贷危机:基于金融化理论的解释 | 第50-63页 |
·马克思主义与明斯基金融化理论的对比 | 第50-52页 |
·美国的金融化演变与次贷危机爆发 | 第52-59页 |
·美国实体经济利润率的长期停滞 | 第52-53页 |
·金融创新过度与经济泡沫滋生 | 第53-56页 |
·美元霸权与垄断帝国主义 | 第56-57页 |
·金融不稳定性与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 第57-59页 |
·中国的金融化现状与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中国的金融化现状 | 第59-61页 |
·金融稳定体制政策探析 | 第61-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