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蛤精卵发生超微结构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1 综述 | 第11-22页 |
| ·双壳类动物精子发生的研究 | 第11-16页 |
| ·精原细胞 | 第11页 |
| ·初级精母细胞 | 第11-12页 |
| ·次级精母细胞 | 第12页 |
| ·精细胞 | 第12-13页 |
| ·双壳类动物精子的超微结构 | 第13-16页 |
| ·精子超微结构的分类学意义 | 第16页 |
| ·双壳类动物卵子发生的研究 | 第16-22页 |
| ·卵原细胞的发育 | 第17页 |
| ·卵母细胞的发育 | 第17-18页 |
| ·双壳类动物卵黄发生中各细胞器的变化特点 | 第18-20页 |
| ·双壳类动物卵黄发生中卵黄的来源 | 第20-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 3 结果 | 第23-30页 |
| ·精子发生 | 第23-25页 |
| ·精原细胞 | 第23页 |
| ·初级精母细胞 | 第23页 |
| ·次级精母细胞 | 第23页 |
| ·精细胞 | 第23-24页 |
| ·精子结构 | 第24-25页 |
| ·卵子发生 | 第25-30页 |
| ·初级卵原细胞 | 第25-26页 |
| ·次级卵原细胞 | 第26页 |
| ·卵母细胞 | 第26-27页 |
| ·卵母细胞中卵黄粒的形成 | 第27-29页 |
| ·滤泡细胞与卵黄形成的关系 | 第29-30页 |
| 4 讨论 | 第30-41页 |
| ·白文蛤精子发生过程的特点及与其他软体动物的区别 | 第30-32页 |
| ·细胞核形态及内部染色质的变化 | 第30-31页 |
| ·线粒体的变化 | 第31页 |
| ·顶体物质的来源及顶体的形成机制 | 第31-32页 |
| ·白文蛤精子结构与其他种类文蛤的比较 | 第32-36页 |
| ·顶体 | 第33-34页 |
| ·细胞核 | 第34-35页 |
| ·线粒体 | 第35页 |
| ·中心粒卫星体 | 第35-36页 |
| ·白文蛤与其他动物卵子发生过程的比较 | 第36-41页 |
| ·白文蛤卵子发生中细胞核形态的变化 | 第36-37页 |
| ·白文蛤卵子发生中细胞器的变化 | 第37页 |
| ·各种细胞器与卵黄形成的关系 | 第37-40页 |
| ·卵黄物质的来源 | 第40-41页 |
| 5 总结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图版说明 | 第48-51页 |
| 缩略词 | 第51-53页 |
| 图版 | 第53-62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