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课题提出 | 第8-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桥梁在动力荷载作用下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粘滞阻尼器和摩擦摆支座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 第12-16页 |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车辆制动力模型 | 第18-29页 |
·车辆组成调查 | 第18-21页 |
·高速公路车辆组成 | 第18-19页 |
·城市干线道路车辆组成 | 第19-21页 |
·车辆分类确定方法 | 第21-26页 |
·基于通行能力的车辆分类 | 第21-23页 |
·车辆折算中的车辆分类 | 第23-25页 |
·佛山平胜大桥的车型分析 | 第25-26页 |
·车辆制动力时程模型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粘滞阻尼器和摩擦摆支座力学模型及减振分析方法 | 第29-42页 |
·粘滞阻尼器工作原理及力学模型 | 第29-33页 |
·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力学模型 | 第30-33页 |
·影响矩阵法求粘滞阻尼器最优参数 | 第33-35页 |
·影响矩阵法基本定义 | 第33-35页 |
·影响矩阵法计算最优参数 | 第35页 |
·摩擦摆支座工作原理及恢复力模型 | 第35-39页 |
·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单向恢复力模型 | 第36-39页 |
·正交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优序法 | 第39-40页 |
·功效法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车辆制动力作用下飘浮体系桥梁振动控制分析 | 第42-61页 |
·概述 | 第42页 |
·平胜大桥车辆制动力反应分析 | 第42-44页 |
·工程概况 | 第42-43页 |
·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 | 第43-44页 |
·车辆制动力反应分析 | 第44页 |
·粘滞阻尼器最优参数及振动控制分析 | 第44-50页 |
·影响矩阵法求最优参数值 | 第44-46页 |
·减振效果分析 | 第46-48页 |
·改变阻尼器数目的减振效果分析 | 第48-50页 |
·摩擦摆支座参数优选及振动控制分析 | 第50-57页 |
·正交试验法确定摩擦摆支座最优参数 | 第50-54页 |
·减振效果分析 | 第54-55页 |
·改变支座数目的减振效果分析 | 第55-57页 |
·组合振动控制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