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城镇化与城市化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水平测度与类型区划分 | 第18-30页 |
·城镇化的概念与内涵 | 第18-21页 |
·城镇化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城镇化的内涵 | 第20-21页 |
·我国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方法选择 | 第21-24页 |
·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的选择 | 第21-22页 |
·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2-24页 |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与类型区划分 | 第24-30页 |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分析 | 第24-28页 |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发展类型区划分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我国设区市耕地集约利用测度与类型区划分 | 第30-38页 |
·耕地集约利用的概念与内涵 | 第30-31页 |
·耕地集约利用的概念 | 第30页 |
·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第30-31页 |
·我国设区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方法选择 | 第31-32页 |
·耕地集约利用测度指标的选择与权重确定 | 第31-32页 |
·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2页 |
·我国设区市耕地集约利用化水平分析与类型区划分 | 第32-38页 |
·我国设区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 | 第32-37页 |
·我国设区市耕地集约利用类型区划分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的关系分析 | 第38-48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相互影响关系分析 | 第38-42页 |
·人口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与作用 | 第38-39页 |
·经济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与作用 | 第39-40页 |
·土地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与作用 | 第40页 |
·社会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的影响与作用 | 第40-41页 |
·耕地集约利用对城镇化的影响与作用 | 第41-42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相关性分析 | 第42-48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相关分析 | 第42-44页 |
·城市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偏相关分析 | 第44-48页 |
第五章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分析 | 第48-56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理论及模型 | 第48-50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度理论 | 第48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关系模型 | 第48-50页 |
·我国设区市耦合协调关系分析与类型区划分 | 第50-56页 |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分析 | 第50-53页 |
·我国设区市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 | 第53-5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6-60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大规模的人口集聚可以带来城镇化的全面提升 | 第56页 |
·耕地集约利用必须以较高的投入水平为支撑 | 第56页 |
·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 | 第56-57页 |
·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 第57页 |
·对策与建议 | 第57-60页 |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坚定不移推动城镇化理性发展 | 第57-58页 |
·理清两个主体关系,多手段努力提高耕地投入水平 | 第58页 |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协调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关系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