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英文缩写语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 膝关节炎发病的原因 | 第13-14页 |
·从传统医学上讲 | 第13页 |
·从中医的角度讲 | 第13-14页 |
2 国外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 | 第14页 |
·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治疗 | 第14页 |
·全膝关节置换术 | 第14页 |
·超短波理疗法 | 第14页 |
·运动疗法 | 第14页 |
3 国内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方法 | 第14-15页 |
·推拿治疗 | 第14页 |
·电针治疗法 | 第14-15页 |
·中药内服法 | 第15页 |
·中药外用法 | 第15页 |
4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 第15-17页 |
实验研究 | 第17-97页 |
第一章 方法学的建立 | 第17-34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17-18页 |
·仪器 | 第1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17-18页 |
·实验药材 | 第18页 |
·测定方法与测定结果 | 第18-33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头中乌头碱含量的方法 | 第18-2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中姜黄素含量的方法 | 第22-24页 |
·气相色谱法测定艾叶中桉油精含量的方法 | 第24-29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的方法 | 第29-32页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 | 第32-3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3页 |
·讨论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膝骨关节炎贴有效成分的提取 | 第34-47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34-35页 |
·仪器 | 第34页 |
·试剂 | 第34页 |
·试药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 | 第35-44页 |
·醇溶有效成分的工艺提取方法的选择 | 第35-36页 |
·醇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36-39页 |
·提取工艺重现性考察 | 第39-40页 |
·挥发油提取方法的考察 | 第40-41页 |
·水溶性工艺条件的优选 | 第41-44页 |
·提取工艺重现性考察 | 第4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4-47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7页 |
第三章 膝骨关节炎贴剂的制备 | 第47-62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47-48页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实验试药 | 第47-48页 |
·挥发油包合的制备方法与结果 | 第48-52页 |
·挥发油包合工艺的选择 | 第48-49页 |
·用研磨法包合挥发油的包合工艺优化 | 第49-52页 |
·膝骨关节炎贴剂的制备方法与结果 | 第52-58页 |
·基质组成的筛选 | 第52页 |
·基质单因素实验考察 | 第52-54页 |
·基质配方的优化与制备 | 第54-58页 |
·制备工艺重现性考察 | 第58页 |
·膝骨关节炎贴质量评价指标测定 | 第58-60页 |
·初黏力测定方法 | 第58-59页 |
·持黏力的测定 | 第59-60页 |
·赋形性的测定 | 第6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质量标准的研究 | 第62-86页 |
·仪器与试药 | 第62-64页 |
·仪器 | 第62页 |
·试药 | 第62-64页 |
·方法与结果 | 第64-85页 |
·膝骨关节炎贴原料药材薄层色谱的鉴别 | 第64-79页 |
·组方中乌头碱的含量测定 | 第79-81页 |
·组方中姜黄素的含量测定 | 第81-82页 |
·组方中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 第82-83页 |
·组方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 第83-84页 |
·组方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 | 第84-8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85-86页 |
第五章 膝骨关节炎贴的急性毒性实验 | 第86-91页 |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动物 | 第86页 |
·药物 | 第86页 |
·方法 | 第86-90页 |
·膝骨关节炎贴对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毒性刺激的影响 | 第86-88页 |
·膝骨关节炎贴皮肤过敏性实验 | 第88-9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0-91页 |
第六章 药效学实验 | 第91-97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91页 |
·仪器 | 第91页 |
·材料 | 第91页 |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91-96页 |
·膝骨关节炎贴剂对小鼠扭体的影响 | 第91-92页 |
·膝骨关节炎 1 号对小鼠使用热板法导致足痛的影响 | 第92-95页 |
·膝骨关节炎 1 号对小鼠抗凝血作用的影响 | 第95-9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6页 |
·讨论 | 第96-97页 |
讨论 | 第97-98页 |
1 组方有效成分检测 | 第97页 |
2 基质的优化 | 第97-98页 |
结语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