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滑坡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外滑坡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 ·国内滑坡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滑坡特征、分类、失稳模式及其防治措施 | 第13-19页 |
| ·滑坡特征 | 第13-14页 |
| ·滑坡分类 | 第14-15页 |
| ·岩质边坡失稳模式 | 第15-16页 |
| ·滑坡防治措施 | 第16-19页 |
| ·边坡信息化监测 | 第19-2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朱雀洞滑坡整治及监测系统简介 | 第22-39页 |
| ·概述 | 第22页 |
| ·工程概况 | 第22-26页 |
| ·滑坡形成过程 | 第22-24页 |
| ·滑坡区地层岩性 | 第24-25页 |
| ·地质构造 | 第25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26页 |
| ·滑坡特征及变形原因分析 | 第26-27页 |
| ·滑坡特征 | 第26-27页 |
| ·滑坡变形原因分析 | 第27页 |
| ·加固工程措施 | 第27-28页 |
| ·安全监测设计 | 第28-38页 |
| ·监测内容 | 第28-32页 |
| ·监测方法 | 第32-37页 |
| ·监测数据处理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朱雀洞滑坡安全监测反馈分析 | 第39-55页 |
| ·概述 | 第39页 |
| ·监测数据处理技术 | 第39-40页 |
| ·监测数据反馈分析 | 第40-53页 |
| ·位移监测 | 第40-47页 |
| ·应力监测 | 第47-52页 |
| ·地下水位监测 | 第52-53页 |
| ·工后滑坡稳定性综合评价 | 第53-54页 |
| ·从位移观测看滑坡的稳定性 | 第53页 |
| ·从桥桩、抗滑桩、锚杆受力监测看结构物的稳定性 | 第53页 |
| ·从地下水位变化评价滑坡的稳定性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顺层软岩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55-71页 |
| ·概述 | 第55页 |
| ·顺层软岩边坡坡体结构和变形破坏机理 | 第55-56页 |
| ·顺层软岩边坡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56-62页 |
| ·顺层软岩边坡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 ·边坡稳定性求解 | 第57-62页 |
| ·参数分析 | 第62-67页 |
| ·抗剪强度指标对顺层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62-64页 |
| ·裂缝发展、坡脚淘蚀、岩层层厚对顺层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64-66页 |
| ·裂缝水位与临河边坡水位对顺层软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66-67页 |
| ·工程实例 | 第67-70页 |
| ·朱雀洞滑坡变形特征 | 第67-68页 |
| ·朱雀洞边坡典型断面及抗滑稳定系数的计算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FLAC数值模拟 | 第71-84页 |
| ·概述 | 第71页 |
| ·数值分析理论基础 | 第71-73页 |
| ·FLAC简介 | 第71-72页 |
| ·强度折减法 | 第72-73页 |
| ·数值分析模型的设计 | 第73页 |
| ·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73-80页 |
| ·抗剪强度软化对于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73-75页 |
| ·渗流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5-78页 |
| ·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78-80页 |
| ·朱雀洞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4-86页 |
| ·结论 | 第84页 |
| ·建议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实践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