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胺环化合成哌嗪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哌嗪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1页 |
·哌嗪的主要用途 | 第11-12页 |
·医药中间体 | 第11-12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12页 |
·共聚剂 | 第12页 |
·稳定剂、抗氧剂和缓蚀剂 | 第12页 |
·其它用途 | 第12页 |
·哌嗪的市场及生产状况 | 第12-13页 |
·国内市场及生产状况 | 第12-13页 |
·国外市场及生产状况 | 第13页 |
·哌嗪的合成方法 | 第13-18页 |
·以乙醇胺为原料 | 第13-15页 |
·以乙二胺为原料 | 第15-17页 |
·以氯乙醇为原料 | 第17页 |
·以二乙烯三胺为原料 | 第17-18页 |
·以N-β羟乙基乙二胺为原料 | 第18页 |
·以乙烯为原料 | 第18页 |
·哌嗪合成的催化剂 | 第18-20页 |
·单一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复合金属催化剂 | 第19页 |
·分子筛催化剂 | 第19页 |
·固体酸催化剂 | 第19-20页 |
·哌嗪合成路线的分析和选择 | 第20页 |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过程和方法 | 第22-29页 |
·合成的主要化学反应 | 第22页 |
·原料乙醇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2-23页 |
·主要副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23页 |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23-24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4-26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反应装置 | 第25-26页 |
·实验步骤 | 第26-2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催化环化反应 | 第27页 |
·反应产物的分析 | 第27-28页 |
·转化率和收率的计算 | 第28-29页 |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9-50页 |
·反应产物分析结果 | 第29-34页 |
·气相色谱分析结果 | 第29-32页 |
·气-质联用分析结果 | 第32-34页 |
·氢气气氛下的单因素实验 | 第34-40页 |
·反应温度对乙醇胺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氢气压力对乙醇胺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反应时间对乙醇胺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催化剂用量对乙醇胺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溶剂对乙醇胺环化反应的影响 | 第38-40页 |
·氢气气氛下的正交实验 | 第40-42页 |
·正交试验设计原理 | 第40页 |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 第40-42页 |
·氢气在反应体系中的作用机理 | 第42-43页 |
·动力学研究 | 第43-47页 |
·模型假设 | 第44页 |
·实验数据 | 第44页 |
·乙醇胺的反应级数 | 第44-47页 |
·表观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 第47页 |
·二氧化碳气氛下的工艺路线探索 | 第47-50页 |
第4章 液相催化合成哌嗪热力学分析 | 第50-61页 |
·热力学分析概述 | 第50页 |
·热力学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标准状态下的热力学分析 | 第51-56页 |
·298.15k时理想气体标准生成焓的估算 | 第51页 |
·298.15k时理想气体标准熵的估算 | 第51-52页 |
·298.15K时汽化热的估算 | 第52-53页 |
·298.15k时液体标准生成焓的计算 | 第53-54页 |
·298.15K时液体标准熵的估算 | 第54-56页 |
·标准状态下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 第56页 |
·不同温度下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 第56-58页 |
·热力学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反应的焓变随温度的变化分析 | 第58页 |
·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随温度变化的分析 | 第58-59页 |
·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分析 | 第59-60页 |
·热力学分析的结论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