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刘青云医师治疗湿疹经验解析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部分 湿疹治疗文献综述第10-32页
 前言第10页
 1 古代医家对于湿疹的认识第10-15页
   ·病名沿革第10-11页
   ·病因病机第11-15页
     ·内因-在脏腑责之于心脾肝胆第11-12页
     ·外因-在外邪责之于风湿热毒第12-13页
     ·内外合因-在内虚实夹杂,外受风湿毒邪第13页
     ·其他病因病机第13-15页
 2 现代中医对湿疹的认识和治法第15-25页
   ·病因病机第15-16页
   ·辨证分型及治法第16-19页
   ·内治法及常用方药第19-21页
     ·清热祛湿法第19-20页
     ·凉血解毒法第20页
     ·润燥养血法第20页
     ·祛风止痒法第20-21页
     ·疏肝利胆,清利湿热法第21页
     ·利水渗湿法第21页
     ·活血化瘀法第21页
   小结第21页
   ·外治法第21-23页
   ·其他治法第23-25页
     ·针刺法第24页
     ·刺络拔罐法第24-25页
 3 西医对于湿疹的认识及治疗第25-32页
   ·致病原因及机制第25-26页
   ·临床表现及分型第26-28页
     ·急性湿疹(acute eczema)第26页
     ·亚急性湿疹(subacute eczema)第26页
     ·慢性湿疹(chronic eczema)第26-27页
     ·特定局限性湿疹第27-28页
   ·治疗方法第28-32页
     ·一般预防原则第28-29页
     ·内用药第29页
     ·外治法第29-32页
第二部分 刘青云医师治疗湿疹经验解析第32-64页
 前言第32-33页
 1 临床资料第33-43页
   ·临床病例搜集第33页
     ·研究对象第33页
     ·采集方法第33页
     ·治疗方法第33页
   ·诊断及评分第33-36页
     ·诊断标准第33-34页
     ·纳入标准第34页
     ·排除标准第34页
     ·观察指标及评分方法第34-35页
     ·疗效评定标准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43页
     ·临床评分统计结果第36-41页
     ·临床疗效统计结果第41-42页
     ·分析第42-43页
 2 湿疹临床诊断与分型治法第43-51页
   ·诊断第43-47页
     ·望诊第43-45页
     ·闻诊第45页
     ·问诊第45-46页
     ·切诊第46-47页
   ·辨证分型治法第47-51页
     ·湿热型第47-48页
     ·脾虚湿蕴型第48-49页
     ·肝胆湿热第49页
     ·血虚风燥第49-51页
 3 用药经验第51-55页
   ·方剂加减用药经验第51-52页
     ·热盛第51页
     ·湿盛第51页
     ·气虚第51页
     ·阴虚第51页
     ·血证第51-52页
     ·瘙痒甚第52页
     ·小便短少第52页
     ·水肿第52页
   ·内用中成药第52-53页
   ·中医外治法第53-54页
   ·西药运用第54-55页
 4 医嘱第55-57页
   ·饮食第55页
   ·精神情绪第55页
   ·避免刺激第55-56页
     ·化学刺激第55页
     ·物理刺激第55-56页
   ·个人护理第56-57页
 5 体会第57-60页
   ·局部辨证第57页
   ·随症加减第57页
   ·顾护脾胃第57-58页
   ·滋阴安神第58页
   ·内外并治第58页
   ·中西合用第58-60页
 6 湿疹验案第60-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表一 历代湿疹病名比较表第68-72页
表二 中成药功能主治及主要成分表第72-74页
附表一 病历采集表第74-76页
附表二 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表(EASI)第76-78页
附表三 其他症状评分表第78-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于振宣主任医师诊治湿病经验总结
下一篇: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