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天山北坡森林地表可燃物估测模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1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可燃物载量的研究 | 第11-13页 |
| ·3S 技术在森林可燃物估测研究的应用 | 第13-14页 |
| ·可燃物空间分布的研究 | 第14-15页 |
| ·森林中土壤无脊椎动物对枯枝落叶层的作用的研究 | 第15页 |
|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页 |
| ·本文创新点 | 第17-18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 ·地质地貌 | 第18-19页 |
| ·气候 | 第19页 |
| ·土壤 | 第19-20页 |
| ·森林植被类型 | 第20-21页 |
| ·水文 | 第21-22页 |
| 3 遥感数据来源及处理技术 | 第22-34页 |
| ·遥感数据的来源 | 第22页 |
| ·MODIS 数据特征以及数据产品 | 第22-26页 |
| ·MODIS 数据特点 | 第24页 |
| ·MODIS 数据产品分级 | 第24-25页 |
| ·MODIS 数据格式[55] | 第25-26页 |
| ·MODIS 数据应用 | 第26页 |
| ·MOD13Q1 数据的处理技术 | 第26-28页 |
| ·MOD13Q1 数据对云的处理 | 第26-27页 |
| ·MOD13Q1 数据的格式转换、拼接及投影转换 | 第27-28页 |
| ·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 | 第28-33页 |
| ·ΣNDVI 信息的提取 | 第28-30页 |
| ·森林立地因子信息的提取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4 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空间分布及降解系数的研究 | 第34-4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4-37页 |
| ·土壤无脊椎动物 | 第34-35页 |
| ·枯枝落叶层的收集 | 第35页 |
| ·数据来源 | 第35页 |
| ·样地设置 | 第35-36页 |
| ·土壤无脊椎动物的采集 | 第36-37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7-40页 |
| ·水平分布 | 第39页 |
| ·垂直分布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5 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调查与分析 | 第41-44页 |
| ·研究方法 | 第41页 |
| ·样地设置 | 第41页 |
| ·室内实验 | 第41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1-43页 |
| ·水平分布 | 第43页 |
| ·垂直分布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6 天山北坡森林地表可燃物载量模型建立 | 第44-57页 |
| ·变量选取分析 | 第44-45页 |
| ·森林立地因子 | 第44-45页 |
| ·ΣNDVI 信息 | 第45页 |
| ·土壤无脊椎动物的质量 | 第45页 |
| ·枯枝落叶层的厚度 A0 | 第45页 |
|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5-48页 |
| ·逐步回归分析的主要思路 | 第46页 |
| ·逐步回归的数学模型及建模步骤 | 第46-47页 |
| ·逐步回归分析的主要计算步骤 | 第47-48页 |
| ·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8-53页 |
| ·模型检验 | 第53-5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 后记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