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双(三)咪唑(吡啶)配体桥联配合物的构建、拓扑及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2页
目录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6页
 第一节 金属-有机骨架配位聚合物第17-30页
     ·晶体工程第17页
     ·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第17-24页
     ·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的性能应用第24-30页
 第二节 基于咪唑基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研究进展第30-32页
 第三节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主要工作及创新点第32-36页
     ·选题意义第32-33页
     ·主要工作及创新之处第33-36页
第二章 基于刚性双咪唑配体 1,1’-二(1-咪唑基)联苯(bibp)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第36-64页
 第一节 配合物 1-8 的合成与表征第38-40页
     ·配体 1,1’-二(1-咪唑基)联苯(bibp)制备与表征第38页
     ·配合物 1-8 的合成与表征第38-40页
 第二节 配合物 1-8 的晶体结构第40-60页
     ·M(HCOO)_2-bibp 配合物(M=Mn~(Ⅱ)、Co~(Ⅱ))第42-46页
     ·2D 平面网格(2D→3D 多聚穿套和非多聚穿套)第46-53页
     ·3D 穿插及非穿插网格第53-60页
 第三节 配合物性质的研究第60-62页
     ·热稳定性质的研究第60页
     ·荧光性质的研究第60-62页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由溶剂调控的一系列 Co-bibp-BTB 缠绕体系第64-81页
 第一节 配合物 9-12 的合成与表征第66-67页
 第二节 配合物 9-12 的晶体结构第67-78页
     ·2D+1D→3D 多聚穿套与多聚索烃共存型配合物第68-71页
     ·3D 自穿插型配合物第71-73页
     ·1D→3D 多聚穿套型配合物第73-75页
     ·2D→3D 多聚索烃型配合物第75-78页
 第三节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78-79页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小结第79-81页
第四章 基于刚性三咪唑配体 1,3,5-三(1-咪唑基)苯(tib)构筑的三维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第81-108页
 第一节 配合物 13-18 的合成与表征第83-85页
     ·配体 1,3,5-三(1-咪唑基)苯(tib)的制备与表征第83页
     ·配合物 13-18 的合成与表征第83-85页
 第二节 配合物 13-18 的晶体结构第85-102页
     ·3D 超分子体系第86-88页
     ·手性与非手性 3D 网格同时呈现穿插与自穿插特征第88-95页
     ·穿插与非穿插复杂 3D 网格第95-102页
 第三节 配合物的性质第102-105页
     ·配合物 14 的热稳定性第102-103页
     ·配合物 14 的 PXRD、圆二色光谱及铁电性质第103-104页
     ·配合物 13-16 的荧光性质第104-105页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小结第105-108页
     ·结果讨论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基于柔性三咪唑配体 1,3,5-三甲基-2,4,6-三(1-咪唑基)苯(titmb)构筑的金属-有机骨架配合物第108-129页
 第一节 配合物 19-24 的合成与表征第109-112页
     ·配体 1,3,5-三(1-咪唑基亚甲基)苯(titmb)的制备与表征第109-110页
     ·配合物 19-24 的合成与表征第110-112页
 第二节 配合物 19-24 的晶体结构第112-125页
     ·M-titmb 分子笼配合物(M=Cd,Co)第113-116页
     ·2D 和 3D 网格第116-125页
 第三节 配合物的性质第125-127页
     ·配合物 21-24 的热重分析第125页
     ·配合物 23 的铁电性质第125-126页
     ·配合物 19 的荧光性质第126-127页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小结第127-129页
     ·结果讨论第127-128页
     ·小结第128-129页
第六章 基于刚性双咪唑 1,4-二(1-咪唑基)苯(bib)或柔性双吡啶配体 1,3-二(1-吡啶基)丙烷(bpp)构筑的缠绕体系第129-148页
 第一节 配合物 25-30 的合成与表征第130-132页
     ·配体 1,4-二(1-咪唑基)苯(bib)的制备与表征第130-131页
     ·配合物 25-30 的合成与表征第131-132页
 第二节 配合物 25-28 的晶体结构第132-142页
     ·2D→3D 多聚索烃型配合物第134-135页
     ·2D→3D 五重多聚穿套型配合物第135-137页
     ·1D→2D 多聚轮烷型配合物第137-138页
     ·穿插型 3D 网格第138-142页
 第三节 配合物性质的研究第142-146页
     ·配合物 25-27 的热稳定性第142页
     ·配合物 29 和 30 的磁学性质第142-144页
     ·配合物 29 和 30 的 PXRD、圆二色光谱及铁电性质第144-146页
 第四节 结果讨论与小结第146-14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48-153页
 第一节 结论第148-152页
 第二节 展望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附录Ⅰ 测试方法和仪器说明第178-179页
附录 II 作者情况简介和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聚合物刷及可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下一篇:应用于液相醇选择氧化反应的负载钯催化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