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电动汽车造型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 ·汽车造型的发展与演变 | 第10-11页 |
| ·电动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 第11-12页 |
| ·电动汽车的早期发展 | 第12页 |
|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页 |
| ·对未来汽车理想造型的预测 | 第13页 |
| ·论文研究框架 | 第13-16页 |
| 第2章 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 | 第16-20页 |
| ·电力驱动控制系统 | 第16-17页 |
| ·汽车底盘 | 第17页 |
| ·车身与电动汽车总体布局的特点 | 第17-18页 |
| ·电动汽车能源的复合利用 | 第18页 |
| ·电动汽车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优点 | 第18-20页 |
| 第3章 未来电动车造型设计要素 | 第20-26页 |
| ·未来电动车造型设计中的人机要素 | 第20-22页 |
| ·电动汽车设计中引入人体工程学概念 | 第20页 |
| ·电动汽车中座椅的人机分析 | 第20-21页 |
| ·电动汽车驾驶室中的视野人机分析 | 第21-22页 |
| ·未来电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色彩要素 | 第22页 |
| ·未来电动汽车的分类 | 第22-26页 |
| 第4章 未来电动汽车造型设计的美学 | 第26-32页 |
| ·整体感与变化感 | 第26-28页 |
| ·整体感 | 第26-27页 |
| ·整体感与变化感的辩证关系 | 第27-28页 |
| ·分割与比例 | 第28页 |
| ·节奏与韵律 | 第28-29页 |
| ·稳定与动感 | 第29-31页 |
| ·稳定与均衡 | 第29-30页 |
| ·对称与动感 | 第30-31页 |
| ·对比与调和 | 第31-32页 |
| 第5章 未来电动汽车车身造型设计研究 | 第32-52页 |
| ·电动汽车车身造型的特征与要求 | 第32-35页 |
| ·电动汽车车身造型的特征 | 第32-33页 |
| ·对造型人员的要求 | 第33-34页 |
| ·对电动汽车造型的要求 | 第34-35页 |
| ·电动汽车车身形态设计的概念解析 | 第35-37页 |
| ·未来电动汽车前脸设计的规律 | 第37-44页 |
| ·汽车前脸设计与整体风格的协调美 | 第38-40页 |
| ·汽车前脸表情的设计美 | 第40-42页 |
| ·汽车前脸设计的气质美 | 第42-44页 |
| ·未来电动汽车的侧围设计 | 第44-47页 |
| ·汽车侧围的线型分析 | 第44页 |
| ·电动汽车的功能特点 | 第44-46页 |
| ·未来电动汽车侧围设计的特点和意义 | 第46-47页 |
| ·车门造型设计 | 第47-48页 |
| ·电动汽车的后围设计 | 第48-49页 |
| ·汽车后围造型种类 | 第48页 |
| ·电动汽车后围设计的美学因素 | 第48-49页 |
| ·照明灯具的造型设计 | 第49-50页 |
| ·阻流板的造型设计 | 第50-51页 |
| ·后视镜的造型设计 | 第51-52页 |
| 第6章 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 | 第52-54页 |
| ·电动汽车的未来 | 第52页 |
| ·对未来电动汽车的要求 | 第52-54页 |
| 第7章 设计案例:未来家庭旅游电动车设计 | 第54-58页 |
| 结语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4页 |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