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曲麈谭》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2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 2 《衡曲麈谭》的版本及作者 | 第14-25页 |
| ·《衡曲麈谭》版本考 | 第14-21页 |
| ·《衡曲麈谭》作者考 | 第21-25页 |
| 3 《衡曲麈谭》的主“情”论 | 第25-41页 |
| ·主“情”论的产生背景 | 第25-27页 |
| ·《衡曲麈谭》的“情痴”说 | 第27-32页 |
| ·“情痴”说的内涵 | 第28-30页 |
| ·“情”的特质 | 第30-32页 |
| ·《衡曲麈谭》的情教观 | 第32-35页 |
| ·情教观的辨析 | 第32-34页 |
| ·情教观的内容 | 第34-35页 |
| ·《衡曲麈谭》“情”的表达方式 | 第35-38页 |
| ·主张自由抒情 | 第35-36页 |
| ·主张言情的多样性 | 第36-38页 |
| ·主“情”论的价值 | 第38-41页 |
| 4 《衡曲麈谭》的文体观 | 第41-59页 |
| ·《衡曲麈谭》文体观的产生背景 | 第42-45页 |
| ·宋代词体尊卑之论 | 第42-44页 |
| ·明代曲体地位的变迁 | 第44-45页 |
| ·《衡曲麈谭》的尊曲意识——别是一色 | 第45-52页 |
| ·以曲为骚,提高曲之价值 | 第46-48页 |
| ·别是一色,突出曲之地位 | 第48-52页 |
| ·《衡曲麈谭》的尊曲主张——强调本色 | 第52-59页 |
| ·曲体“本色”论辨析 | 第52-56页 |
| ·强调“本色”的内涵 | 第56-59页 |
| 5 《衡曲麈谭》的曲律观 | 第59-70页 |
| ·《衡曲麈谭》的宫调观 | 第59-65页 |
| ·宫调的产生与演变 | 第59-62页 |
| ·《衡曲麈谭》宫调观的内涵 | 第62-64页 |
| ·《衡曲麈谭》宫调观的评价 | 第64-65页 |
| ·《衡曲麈谭》作曲崇尚“自然” | 第65-70页 |
| ·作曲与曲谱的关系 | 第65-67页 |
| ·崇尚“自然”的内涵 | 第67-70页 |
| 6 《衡曲麈谭》的曲史观 | 第70-77页 |
| ·曲分南北 | 第70-72页 |
| ·史分三段 | 第72-77页 |
| 结语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