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雷他定自微乳制剂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2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2-13页 |
| 1 绪论 | 第13-19页 |
| ·过敏性鼻炎简介 | 第13页 |
| ·氯雷他定简介 | 第13-15页 |
| ·自微乳制剂简介 | 第15-19页 |
| 2 处方前研究 | 第19-37页 |
| ·试药与仪器 | 第19-20页 |
| ·试药 | 第19页 |
| ·仪器 | 第19-20页 |
| ·含量测定方法 | 第20-26页 |
| ·紫外吸收波长的扫描 | 第20页 |
| ·HPLC色谱条件 | 第20-21页 |
| ·辅料干扰试验 | 第21-22页 |
| ·定量下限 | 第22页 |
| ·检测限 | 第22页 |
|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 第22-23页 |
| ·回收率 | 第23-24页 |
| ·精密度 | 第24-26页 |
| ·室温放置的稳定性 | 第26页 |
|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 | 第26-32页 |
| ·空白辅料的干扰试验 | 第27页 |
| ·专属性 | 第27-31页 |
| ·方法精密度 | 第31-32页 |
| ·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32页 |
| ·氯雷他定的平衡溶解度 | 第32-34页 |
| ·氯雷他定在不同水性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 | 第32-33页 |
| ·氯雷他定在油相中的平衡溶解度 | 第33页 |
| ·氯雷他定在表面活性剂的平衡溶解度 | 第33-34页 |
| ·氯雷他定在助表面活性剂中的平衡溶解度 | 第34页 |
| ·讨论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3 处方研究 | 第37-45页 |
| ·试药与仪器 | 第37页 |
| ·试药 | 第37页 |
| ·仪器 | 第37页 |
| ·氯雷他定自微乳处方筛选 | 第37-42页 |
| ·相容性试验 | 第38页 |
| ·三元相图的绘制 | 第38-40页 |
| ·处方筛选 | 第40-42页 |
| ·自微乳软胶囊的制备 | 第42-43页 |
| ·内容物的制备 | 第42页 |
| ·软胶囊的制备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4 自微乳制剂体外评价 | 第45-61页 |
| ·试药与仪器 | 第45页 |
| ·试药 | 第45页 |
| ·仪器 | 第45页 |
| ·溶出度试验 | 第45-57页 |
| ·溶出度的方法学 | 第45-50页 |
| ·溶出方法的确定 | 第50-51页 |
| ·溶出介质的选择 | 第51-52页 |
| ·不同自微乳处方体外溶出度的比较 | 第52-53页 |
| ·自微乳与市售片剂溶出度的比较 | 第53-57页 |
| ·氯雷他定自微乳粒径的测定 | 第57-59页 |
| ·不同的稀释倍数 | 第58页 |
| ·不同介质 | 第58页 |
| ·不同温度 | 第58-59页 |
| ·讨论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5 稳定性试验 | 第61-7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61-62页 |
| ·材料 | 第61页 |
| ·仪器 | 第61-62页 |
| ·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62-65页 |
| ·外观 | 第62页 |
| ·含量均匀度 | 第62页 |
| ·含量测定 | 第62-63页 |
| ·溶出度测定 | 第63-64页 |
| ·有关物质 | 第64-65页 |
| ·粒径测定 | 第65页 |
| ·稳定性试验方法与结果 | 第65-72页 |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65-67页 |
| ·加速试验 | 第67-71页 |
| ·长期试验 | 第71-72页 |
| ·讨论 | 第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6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73-89页 |
| ·试药与仪器 | 第73-74页 |
| ·试药 | 第73页 |
| ·仪器 | 第73页 |
| ·动物 | 第73-74页 |
| ·体内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4-81页 |
| ·检测条件 | 第74页 |
| ·血浆样品的处理 | 第74页 |
| ·方法专属性试验 | 第74-76页 |
| ·检测限 | 第76页 |
| ·定量限 | 第76页 |
| ·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 第76-78页 |
| ·方法回收率 | 第78-79页 |
| ·提取回收率 | 第79页 |
| ·血浆样品的稳定性 | 第79-80页 |
| ·日内、日间精密度 | 第80-81页 |
| ·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81-82页 |
| ·给药剂量及方式 | 第81页 |
| ·实验方案 | 第81-82页 |
| ·血样的采集 | 第82页 |
| ·试验结果 | 第82-87页 |
| ·血药浓度 | 第82-84页 |
|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第84-85页 |
|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85-86页 |
|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86-87页 |
| ·讨论 | 第87页 |
| ·小结 | 第87-89页 |
| 7 全文总结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5-97页 |
| 致谢 | 第97-99页 |
| 综述 | 第99-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