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人撤销之诉--以新《民事诉讼法》为中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含义及特点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相关制度的辨析 | 第12-16页 |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再审之诉 | 第12-13页 |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与第三人异议之诉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比较法考察 | 第16-23页 |
第一节 法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 第16-20页 |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目的 | 第16-17页 |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要件 | 第17-19页 |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 | 第19-20页 |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效力 | 第20页 |
第二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 | 第20-23页 |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目的 | 第20-21页 |
二、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 | 第21-22页 |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程序 | 第22页 |
四、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效力 | 第22-23页 |
第三章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出台的背景语境 | 第23-28页 |
第一节 制度的理论根基 | 第23-25页 |
一、既判力制度理论 | 第23-24页 |
二、诉权理论 | 第24-25页 |
第二节 现实的立法需要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迫切的实践呼吁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8-39页 |
第一节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属性定位 | 第28页 |
第二节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内容 | 第28-39页 |
一、立法体例 | 第28-30页 |
二、主体 | 第30-33页 |
三、客体 | 第33-35页 |
四、诉讼程序 | 第35-37页 |
五、判决的效力 | 第37-38页 |
六、裁判的救济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第三人撤销制度的完善 | 第39-46页 |
第一节 与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衔接 | 第39-43页 |
一、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制度现状 | 第39-40页 |
二、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三、制度间衔接可能与立法完善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建立配套制度 | 第43-46页 |
一、诉讼告知制度 | 第43-44页 |
二、滥诉之遏制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