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年代学约束的白马雪山冰川地貌演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4页 |
·概述 | 第9-10页 |
·冰川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简史 | 第10-12页 |
·冰川研究的发展和冰川槽谷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选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 研究区自然环境特征 | 第14-17页 |
·自然环境特征 | 第14-15页 |
·地理位置 | 第14页 |
·气候特点 | 第14-15页 |
·植被特点 | 第15页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7页 |
3 白马雪山冰川地貌特征 | 第17-35页 |
·白马雪山冰川侵蚀地貌特征 | 第17-18页 |
·白马雪山冰川沉积地貌特征 | 第18-19页 |
·白马雪山冰川槽谷的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4页 |
·冰川槽谷抛物线形的参数确定 | 第19-20页 |
·冰川槽谷梯形宽深比的确定 | 第20页 |
·冰川槽谷的形态比率的确定 | 第20-21页 |
·冰川槽谷的二次多项式方程参数的确定 | 第21页 |
·冰川槽谷各个形态参数的结果分析 | 第21-24页 |
·白马雪山冰川槽谷的发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第24-35页 |
·冰川槽谷抛物线形态特点与控制因素 | 第24-27页 |
·冰川槽谷梯级宽深比与冰川作用过程 | 第27-29页 |
·冰川槽谷的形态比率与冰川的侵蚀方向性 | 第29-32页 |
·冰川槽谷的二次多项式形态特点与冰川作用程度 | 第32-35页 |
4 白马雪山冰期系列的探讨 | 第35-51页 |
·白马雪山冰碛物的年龄测定 | 第35-41页 |
·野外地貌调查与样品选择 | 第35页 |
·测年原理及方法 | 第35-37页 |
·实验过程 | 第37页 |
·等效剂量测定与计算 | 第37页 |
·环境剂量测定与计算 | 第37-38页 |
·年代的计算 | 第38-39页 |
·年代测定结果 | 第39-41页 |
·以绝对年代为依托的白马雪山冰期划分及其地貌特征 | 第41-48页 |
·末次冰期 | 第43-46页 |
·倒数第二次冰期 | 第46-47页 |
·中梁赣冰期 | 第47-48页 |
·白马雪山冰期系列与玉龙雪山冰期系列的对比 | 第48-51页 |
·玉龙雪山冰期系列 | 第48页 |
·白马雪山与玉龙雪山冰期系列的对比 | 第48-51页 |
5 白马雪山冰川槽谷形态特征对冰期系列的响应 | 第51-53页 |
·白马雪山末次冰期的不同阶段冰川槽谷形态参数特征 | 第51-52页 |
·白马雪山冰川槽谷形态特征反映不同冰期的雪线变化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主要结论 | 第53-54页 |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