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自我”概念的诸种路径 | 第13-21页 |
| (一)奥古斯丁“自我之谜”的提出 | 第13-15页 |
| (二)笛卡尔眼中的自我 | 第15-18页 |
| (三)詹姆斯对自我的看法 | 第18-21页 |
| 二 米德的自我及其社会学路径 | 第21-33页 |
| (一)米德的自我观 | 第21-26页 |
| Ⅰ 自我如何产生? | 第21-24页 |
| Ⅱ 自我:主我与客我的互动 | 第24-26页 |
| (二)自我的社会关联与实现 | 第26-33页 |
| Ⅰ “主我”和“客我”在社会中的融合 | 第26-28页 |
| Ⅱ 自我如何在社会中实现? | 第28-33页 |
| 三 米德自我概念的影响及局限 | 第33-41页 |
| (一)米德自我观念的影响 | 第33-38页 |
| Ⅰ 米德之后罗杰斯的自我观念 | 第33-34页 |
| Ⅱ 米德与芝加哥学派 | 第34-35页 |
| Ⅲ 米德自我观念对西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 第35-38页 |
| (二)米德自我观的局限 | 第38-39页 |
| (三)自我概念的现代研究及发展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4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6-47页 |